本书分别从“民国初建”、“留苏密档”、“血泪辛酸”、“尘封往事”、“行宪之乱”、“学界·文人”六个方面解读民国历史,以记录者的独特眼光重新回顾那些历史烟云,重新审视曾被误读或者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微博1912》绝不是一个玩笑,而是一种记录历史、观察历史、思考历史的方法;并且,《微博1912》也并不是大量材料的堆砌,而是作者的构思、苦心和灵感,都会在文中进行具体说明。
本书围绕着半个小时的战事,再现了一百多年前马江海战的情景,探索了隐藏在这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多条复杂脉络,作品涉及一系列著名历史人物,如左宗棠、沈葆桢、林则徐、张佩纶、李鸿章、何璟等。
《信史立国》是作者近年研究成果的新结集。作者从“信史立国的峥嵘岁月”、“堪为楷模的师长”、“备尝艰辛的求索和反省”、“成就斐然的群体攻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问题,从学术史、学人史的角度,来展示自己近年来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和思考。
这里详尽介绍的是上海发生在上世纪初的两起重大历史事件:《苏报》案和辛亥革命。名为《苏报》案的那起事件,是清政府为镇压上海的爱国学社学生运动而一手制造的。由于清政府指控爱国学社成员的证据是摘自刊登在《苏报》上的文章,所以该案被称为《苏报》案。但绝多数涉案人员均逃逸,被捕且被判“有罪”的邹容和章太炎偏又不是《苏报》报社成员
袁世凯的大哥徐世昌、被袁世凯视为“旷世奇才”的杨度、皖系首领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人称“打败全日本”的战略家蒋百里、痴迷于“议会”政体的吴景濂、孙中山的“护国军师”陈其美、国民党总统府“职业秘书长”胡汉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作为记者,作者以新闻方法写史,记录这场冲突中的人与事;以新闻的方法论观察这场革命。三种不同方向选择的政治集团以及他们构成的历史动力,在求解民族矛盾与进入现代国家的挑战两重结构关系的晚清舞台上,以罕有的合力共同导演出倾覆清廷之剧,同时开始了对未来国家最高权
中国近代虽然只有短短百多年的时间,但它却给后世留下了不少扑朔迷离的未解之谜。 道光皇帝为什么决定把皇位传给奕訏(即咸丰帝)?太平天国时期,杨秀清是否逼封过万岁?石达开离开天京是“负气出走”还是‘‘战略转移”?李秀成被俘后是真降还是伪降?戊戌变法时,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是否密谋围攻颐和园,废掉慈禧太后?同治、光绪皇帝是怎么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本书将近百年的演变和人物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
近代化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要了解近百余年来中国近代化的成败得失,并瞻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对近代中国的变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厘清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个问题正是郭廷以学术生涯中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近代中国的变局》一书的中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