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金融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法学、经济学、历史分析、比较分析以及法解释学等方法,对金融法的概念体系、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律渊源等基本问题做一般性探讨,并就金融法律体系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阐述中央银行法律制度、金融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证券法律制度、金融信托法律制度、证券
本书重点从规范阐释与行动解释层面展开对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理论讨论。前者关注制度建构所容纳的规范性命题;后者聚焦制度内容和制度行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与张力。本书尝试从更全面的视角思考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建设的诸多理论与实践议题,除了系统讨论正式结构下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规范性主题,还试图通过建立调
本书是研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学术著作,收录于厦门大学商法学论丛。本书以《民法典》的颁布和《海商法》的修订为契机,立足于我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从民商法的角度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进行研究,对海事赔偿责任限制这一海商法的特殊损害赔偿规则的法理基础和历史演进进行梳理,从国家发展战略、航运业和贸易业的发
习惯法在古代东南亚地区长期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古代东南亚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本书在对上述习惯法的产生背景、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古代、近代、当代东南亚国家与法的起源和演进,根据国别、部门法对东南亚国家的宪法制度、行政法制度、民法制度、刑法制度、诉讼法制度等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总结东南亚各国法律制度的特征,并对
《公共治理评论》是公共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学术性文集,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海内外学术资源,引进前沿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兼收并蓄,体现公共治理主体多元性、视角多面性的特色。本辑《公共治理评论》设专栏系列(专题讨论)公共经济与管理教学探索三个栏目。专栏系列(专题讨论)的主题为社会保障政策,收入三篇文章,具体涵盖:上海市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工程。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与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中,打造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形塑以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结构,讨论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书以西南地区乡村治理真实案例为切入,以乡村治理社会资本理论
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逐渐从国内走向国际,由区域性问题演变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环境危机显现出超越国家和全球化的性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群加深了人类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人类已意识到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新主题,它要求我们必须采用新观念、新规则以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国际环境法应运而
仲裁员的职业道德关系仲裁案件的公正审理,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要素。目前,仲裁员违反职业道德责任问题引起了不少争议,也存在研究空白。何为仲裁员的职业道德?违反职业道德将导致何种职业道德责任?责任的追究方式和程序又如何?本书系统梳理并回答了这些问题,对完善我国仲裁员职业道德规则体系和相关制度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
科研活动本应以求真与创新为宗旨,但在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下,科研不端行为呈现蔓延态势,亟须法律规制予以规范。本书立足比较法视野,系统梳理中外典型科研不端案例及法律规制经验,深入剖析科研诚信的理论内涵与异化成因,创新性地构建科研不端行为的类型化体系,从行为定性、规制边界、主体识别、责任配置及立法路径等维度,全面阐释科研诚信法
酌定情节作为刑法中情节的一种,承载着协调成文刑法的局限性和法理情感的柔韧性之间关系的纽带作用,是连接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桥梁,是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征表,对定罪、量刑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本书在厘清酌定情节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酌定情节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剖析其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分类介绍了常见酌定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