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夏伯嘉教授七秩纪念而特意征集的学术纪念文集,主要收录了17篇与明清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相关的论文,作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澳门大学等学术机构,内容集中于讨论e考据与文史研究的新机遇:以查索诗文用典为例、欧洲望远镜究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余子道的文集。所选文章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涉及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研究、淞沪抗战研究、汪伪政权研究、复旦往事回忆、人物评述等,文章体裁包括学术论文、书评和图书序言、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以及研究计划、研究总结等。从本书的各篇文章,读者可了解这位著名学者的研究、工
《藩屏》是著名艺术史家柯律格关于明代藩王物质文化研究的开拓之作。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采取分封制,令诸子成为皇室的“藩篱”与“屏障”。这些藩王及其宗族人数众多,作为有着皇室血脉的贵族,在明代景观中有着很高的能见度与重要性。然而,在由江南文人精英书写的明代历史中却不见他们的踪迹;同时,在现代的明史综述中,这一群体也不可思
1517年被广泛视为欧洲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这本书的重点是从全球史的角度呈现1517年的世界面貌:1517年及其前后发生了什么?各级统治者、贵族与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如何?当时的人们抱有怎样的世界观,如何理解自己看到的和不理解的事物?以及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某些事件何以成为影响深远的决定性时刻?从拉丁欧洲到陌
《月亮山区侗族传统村落文化变迁》以人类学的调查方法为基础,深入月亮山区票寨村、晚寨村、增冲村、大利村、三宝村五个传统村落,以田野的方式对村落中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研究,为学界积累了一系列有相当价值的一手资料。同时,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月亮山区传统村落文化变迁的整体情况,对于挖掘月亮山区的文化
《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由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主办,由研究所第二任所长、著名宋史专家也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乐素先生的夫人常绍温先生创刊于1990年,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了,共计已出版了26辑。该刊创立伊始,其根本宗旨即很明确,整理研究历史文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个宗旨,也正是我们今天倡导的国家战略任务。本刊
本书是一部关于汉字鼻祖甲骨文的艺术赏鉴与知识普及图书,作者周伯衍具有多年的甲骨文研究及书写经验,书稿内容亦经考古学、艺术学专家审定。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老文字系统,甲骨文中凝结了丰富的商代历史文化信息,也近乎直观地记录了数千年前的社会生活图景。与此同时,甲骨文字体本身也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本书作者对一千多
1946年10月13日,胡景铎在横山波罗堡一线率部发动起义,带领数千官兵毅然加入人民军队,解放了无定河以南5000余平方公里的大片区域和12万劳苦大众,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榆横特区,史称横山起义。横山起义意义重大而深远,被毛主席赞誉为“给西北的旧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本选题搜集整理了横山起义时的通电;边区、榆横各界贺电
本书内容包括总序、概述、对二十个古村落的介绍,以及主要参考文献和附录。概述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云南古村落的自然人文环境、发展演变历史、分类与特征,并配以插图。二十个村落包括和顺镇、黑井镇、沙溪镇、娜允镇、新安所镇、喜洲镇、束河村、团山村、诺邓村、郑营村、金鸡村、东莲花村、建塘镇、石羊镇、光禄镇、河西镇、城子村、翁丁村、新房
本书叙述了作者个人、家族、家乡的发展变化,既是一部个人回忆录,也是一部家乡发展史。书中所述,体现了个人与集体、回顾与前瞻;此外,反映出作者作为外交人员特有的家国情怀,即便身居海外,也无时无刻不心系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