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中世纪史名著,主要从欧洲和西亚关系的角度论述了西方文明的兴起和主要特征。在作者看来,公元3世纪以哥特人为首的族群虽然对罗马世界造成冲击,颠覆了西罗马帝国的政治,但对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有限,并未彻底摧毁西方社会的基本框架结构。而西亚诸帝国和文明的崛起则对西方社会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彻底打破了各种古典传统,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共3卷8册,即《黎明时期》(1册)、《近午时期》(3册)和《正午时期》(4册)。根据大量原始史料,叙述了伊斯兰教产生之前阿拉伯地区的情况,并详细记载和论述了伊斯兰教产生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活动,尤其是伊斯兰教各教派的产生和发展。该书从1929年首卷《黎明时期》问世,到1
《东域纪程录丛》是19世纪中叶问世的汉学名著。它记录了中世纪末叶以前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过程。该书于1866年初版时分为两卷,1913-1916年修订时分为四卷,即后来看到的规模,但增补的内容主要是注释,基本游记资料并无增加。第一卷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本著作各卷所涉及的相关作者及其著作中关于东方特别是中
A.A.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权威之一。其所著《拜占庭帝国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经典巨著。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在文学、考古、艺术、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
《欧洲霸权之前》是著名社会学家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全球史经典。本书对欧洲霸权形成之前的世界体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现代的世界体系。按作者的划分,1250—1350年是前现代世界体系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世界可划分为三大世界性的体系:欧洲、中东及亚洲。作者对这三大体系各自的经济、政治以及它
本书考察了关于历史和历史学性质的思想的深刻变化,以及自19世纪职业历史学出现以来作为其基础的基本原则的发展,描述了二战以后新的社会科学学科如何改变历史学,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历史学的巨大挑战,并得出结论:当代的历史学正从经典的、宏观的形式走向微观史、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本书是新版,增加了题为“21世纪初的回
这是一部关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陕西省著名秦腔演员李东桥的评论文集。李东桥先生从艺数十年来,出演了许多秦腔名戏,深受观众喜爱。本书所收的数十篇评论文章,详细记述了他的艺术成长之路以及他德艺双馨的种种事迹、荣誉等,重点精选多篇戏曲评论家、名家学者、友人同事、新闻媒体等对他的评介。全书图文并茂,从多个角度
本书内容包括:正统的意涵与民族的意涵:黄帝“传统”的发明、黄河流域寻根问祖工作的若干思考、民俗旅游与古镇历史文化解读——以黄河碛口镇为例、山西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突破——以黄河文化的内涵为中心、从贤人到水神:晋南与太原的区域演变与长程历史——兼论山西历史的两个“历史性时刻”等。
百年奋斗,百年序章。为展现沁源县城历史巨变,反映百年间巨大发展变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引导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特编辑出版大型画册《百年沁源城》。本书围绕八大主题编成,分别为:城域沧桑、党政建设、文学艺术、科教卫体、城建交通、工商贸易、农业农村、民居变迁。每一主题下都收录大量精美图片,包
《晋祠》从山西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入手,是一本针对普通读者的图文并茂的文旅结合类普及性读物。图书面向普通读者,目的是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山西声音。《晋祠》重点讲述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的故事,深入挖掘晋祠背后的故事,系统展示晋祠珍贵的宗祠园林建筑群和精美的宋代雕塑,让读者在享受图片视觉冲击的同时,更能在愉悦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