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为指导,通过解剖敦煌构造带中关键构造单元的结构-属性,厘定了敦煌南部红柳峡俯冲增生杂岩和敦煌北部三危山增生弧两个重要大地构造相单元,明确了敦煌构造带为古生代造山带,并且构建了敦煌造山带自北向南增生弧-增生杂岩的基本构造格架。
本书在阐明构造地质学这一学术概念的基础上,用22章的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介绍了构造地质学所涉及的知识,特别是对上地壳应用中涉及的构造地质学知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提供了相关理论和与具体理论相对应的模型,突出了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和水资源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性。本书配有术语表和符号说明,还包括精心设计的全彩插图和配套电子资源,深
“2020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科学元典丛书有15种入选。由于科学元典均为原著,篇幅一般都比较大,加之中学生考试压力大,平时比较忙,除了少数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大部头的著作。为了响应教育部的经典阅读要求,照顾更多的中学生,使其在短时间内能了解原著的精华,十分有必要出版一套“科学元典精华读本”。
本研究以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研究目的层,从旋回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古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区内页岩气地层开展米兰科维奇旋回地层学研究。内容包括:区域背景;米兰科维奇旋回研究等。
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研究
本书稿主要内容包括:造山带解析理论基础,西藏高原超碰撞造山体系及其演化,西藏高原巴颜喀拉边缘前陆造山带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西藏高原羌塘—他念他翁增生型造山带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西藏高原古山链(印支期)坍塌、拆离与增生机理,西藏高原喜马拉雅—冈底斯碰撞型造山带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西藏高原构造层与构造旋回物质组成及划分,西
为了提高对地下流体异常识别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程度,保持异常判定方法的继承性,明确异常判定指标的意义,自2015年以来,地下流体学科逐步完善了学科预测业务体系。地下流体预测业务体系几乎涵盖了地下流体学科所有业务环节,主要通过梳理各类异常核实报告、年度会商报告、《中国震例》、论文论著等,整理成相关数据库供学科分析预报人员在
本书基于吉林大学青藏高原研究中心团队在西藏唐加-松多地区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以唐加-松多蛇绿混杂岩、拍日岗洋岛残片、二叠纪岩浆弧、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弧、直孔-松多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楔顶盆地等古特提斯洋最南部分支洋盆或局部洋盆俯冲、闭合、拼接碰撞的产物为研究对象,以西藏唐加-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相关的主要物质记录
《全球特提斯构造域地质演化概要》归纳总结了加勒比特提斯构造区、西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东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扎格罗斯(西亚)特提斯构造区、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区、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区等不同构造单元的主要地质特征,分析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过程。
本手册为野外地质构造识别、观测和解释的基础指南手册,主要服务对象是非构造地质专业的野外第一线地质工作者和学生等。手册主要是通过大量典型的野外照片和必要的图件,重点展示和说明如何进行野外构造形迹的识别和构造数据的系统收集和记录,构造形迹的描述、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等,这些观测和分析对正确解译特定构造的空间三维展布和成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