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着全国生态安全格局。本书基于环保部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第四课题“国家生态屏障带生态环境十年评估”,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生态保护监管的重大需求,以遥感调查为主,结合地面调查/核查工作,系统获取国家生态屏障区2000
本书从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基础理论出发,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人体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学,奠定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管控与可持续性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
本书基于作者近年来白洋淀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主要介绍了白洋淀水体中典型污染物的赋存规律、迁移机制、环境风险以及新型检测方法等。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重大咨询项目的成果。全书共分为三篇:新型工业化篇,绿色交通篇和节能环保篇。分别就生态文明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面临的挑战;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建设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等进行了全面论述。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重大咨询项目的成果。全书分为五章,就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以及生态文明背景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策略与政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生态安全与农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书共分八章:绪论,安全生产十大安全定律,作业过程十大安全规定,安全文化建设十大定律、安全工作十到位定律,安全教育与管理十法,班组安全工作十大定律,安全要素、火场自救、夏季安全十大定律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安全经济学原理、安全经济利益博弈、安全定量科学与统计、安全价值工程方法、安全投资与成本分析事故损失的计算等内容。
本书基于我国学者“十二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献,从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综合管理(如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学等)、环境基础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等不同视角系统梳理和评述了环境学科研究进展,提出了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并展望了学科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
本书教学内容为:风险原理;灾害风险,包括致灾因子、脆弱性、灾害风险的概念及理论;灾害风险管理概念及基本理论、风险成本理论;灾害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框架;风险识别和度量;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风险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可接受风险和可容忍风险标准及其确定;灾害风险管理措施;灾害风险管理决策;自然灾害与巨灾保险;巨灾证券与融资;巨灾
本书主要论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其中包含能源与地毯经济,热电(冷)联户,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节能减排和无碳能源,太阳能与核电等。从理论,政策,设计,运行和经济层面进行分析,是贯彻“节能减排”和“煤电提效与超低排放改造”具体政策贯彻实施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