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法典丛书是我社集数年法规编撰经验,创新出版的大型实用法律工具书。 本分册涵盖税法领域重要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文件,收录的文件均为现行有效文本,方便读者全面、及时掌握相关规定。本书对重要法律规定的重难点条文进行详细阐释,注释内容在吸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等权威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最新
作者在纽约担任法医的两年中,负责过262具死态各异尸体的勘验工作。死者已经无法开口,而法医则负担着为死者发声的责任。通过细致的勘验,分析尸体上留下的各类痕迹,法医才能确认每具尸体的死因,甚至发现隐藏的真相。法医的工作被认为是替死者说话,因而充满了神秘色彩。大众往往对他们的世界充满好奇。在本书中,读者的好奇心可以得到进一
法律与习惯之间的关系,是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法哲学、法社会学、法人类学、法文化论等方面考察了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指出习惯是国家形成期的一大统制力。在习惯享有法性的过程中,经历了法律潜在期、法律与习惯并存期、法律分化期三个时期,习惯最终分化为拥有法律效力的习惯与仅拥有社会效力的习惯。在
法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目前关于法社会学的研究多侧重于法学性。本书强调在社会视野下看待法社会学,共分三编内容:编总论,介绍法社会学的法概念和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编社会于法的影响,本编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看待社会对于法的影响,具体来说,宏观层面讲述的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社会控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具体而细密地分析了宋、元、明时期的法律制度与文化。法律有限,人之情理无限,制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元代,成文法典缺失,这一时期的汉族士大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政治和法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作者从具体个案入手,对这些问题予以了深入探讨。作者以活法描述中国古代的司法特点。活法并非随意的司法,而是将各种调整的
当我们提到司法过程这个词,很多人特别是法律人,就会联想到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本质》。 《司法过程的本质》,是美国法官本杰明·卡多佐1921年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所做讲座的讲稿。1918年,耶鲁大学法学院邀请时任纽约上诉法院的法官卡多佐担任一年一度的斯托尔斯讲座主讲人。没想到,卡多佐回信拒绝了这个邀请,理由是没
本书紧扣法治主题,融法治时评、法治建言、法治书札、法治经历、法学师生、法治访谈和生活经验于一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朴实清新的文风、凝练细腻的笔触,对新时期国家和社会的相关法治热点问题、事件、案件进行解读评说,对作者法律人生历程中的这些真实的人和事娓娓道来,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实务
《唐法史源》享誉西方史学界与法史学界,至今已约八十载。作为上世纪西方世界非常具影响力的汉学家和唐代法律史学家之一,宾格尔用德国法学家特有的评注注释工作方法,对新旧《唐书》的《刑法志》和《唐会要》进行了深入注解考证,完整揭示了唐代《刑法志》的立法体例、法律形式及刑案判决。作者从法学内部探讨了唐代法的渊源与解释,更凭借其对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概括并批判性地评论了当代著名法学家哈特凯尔森、菲尼斯、富勒、德沃金等人的法律理论,对正义、惩罚、权利、权威、普通法推理、成文法解释、道德的法律强制、守法的义务等法哲学中的基本主题和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也对20世纪以来异军突起的研究法律和法律教育的一般性方法进行了评介。作为现代分析法学第三代学人
本书主要有四大特点:(1)全面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文化体系,不仅梳理和建构了自人类社会产生以降的刑法学术史及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而且系统研究了世界各国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立法例,不仅告知读者刑法立法及法典打造的基本方法,而且告诉读者如何梳理和研究刑法学及其理论的系统知识,不仅教会其如何喝水,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