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著述丰硕,编译一部能够展现杜威教育思想全貌的文选并非易事。在编译这部《杜威教育经典文选》时我们遵循了3条原则:第一条原则是“经典性”原则。所谓“经典性”原则是指入选篇目是杜威教育著述中最具代表性、典范性、具有指导作用的著述。第二条原则是完整性和重点突出。完整性是指入选篇目涵盖了杜威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著述
本书是英国教育专家汤姆·谢灵顿对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巴拉克·罗森海因所撰写的《高效能教学原理》一文的解读与宣讲。巴拉克·罗森海因于2012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列出了一系列简单的、基于研究的教学原理,以提高教学效率。本书是对这些教学原理的深入研究与阐述。全书将十大教学原理分为四个模块
本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科技劳动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实现职业素养的提升。本教材通过传统工艺性制作、日常生活性劳动、工业生产性劳动、社会服务行劳动、农业生产性劳动等五个板块、二十六个专题来启动学习、制定项目计划、指导学生对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进程中,国家通用语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在促进培育“五个认同”方面。目前的推广模式主要是与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并行的语言教学模式来开展,其效果如何难以确定。本研究以凉山彝族地区的“推普”为个案,采用量化和质性混合研究设计,应用相关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教育叙事等方法
《社会与教育》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命题在今天看来,都不失为高见。同时,《社会与教育》亦深切反映了陶孟和先进的教育思想。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是我国第一部明确以教育与社会之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较为系统地研究教育社会学的著作,标志看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领域发生了一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2023年8月正式发布,伴随试卷结构的变化,考生对“单项选择题”题库有极大需求。本书稿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编写,是备考教育硕士的考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内容主要由题目和参考答案两部分组成。题目部分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个专题,每个专题按照章节考点分布以及
本书系统论述了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追求境界和操作基本原理,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践策略、程序和原则等,深入探讨了以实现“解放教育对象”和“提升教育对象”双重教育使命相统一为目标的欣赏型德育实践模式,提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确立是现代道德教育矛盾解决的出路,更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的必然要求,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应是全体教育
全员导师制在中小学校的全面推进,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导师的育人定位和职责是什么?全员导师背景下中小学导师胜任力现状、问题和需求有哪些?如何针对导师心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开发适应导师需求的心育指导课程,助力导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家校沟通的高手,高质量推进育人工作?本书立足中小学导师心育能力提升,聚
本书是《信任的力量:成功学校的领导力》的第二版,主要关注学校领导者的关键角色,不仅阐释了信任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而且回应了背信弃义、信任被损害,如何修复信任,以及在政府和公共监督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背景下,学校与家庭和社区建立纽带和信任关系的必要性,为学校领导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三个不同校长的实际案例,阐
本书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大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增强审美修养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分为12章,分别讲述了美美与共—美与美育、鬼斧天工—自然之美、活色生香—生活之美、凝固韵味—建筑之美、形色和鸣—绘画之美、刻画乾坤—雕塑之美、气韵流动—书法之美、余音绕梁—音乐之美、摇曳多姿—舞蹈之美、唱念做打—戏剧之美、纷繁世界—影视之美、温润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