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重金属监测方法的工具性参考书,由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人员编写,在现有监测方法基础上,结合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分四篇共14章,系统介绍土壤、颗粒物、沉积物、生物、水体等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监测分析的全过程,包括样品采集、保存、制备、前处理、测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本书系统介绍了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理论,全书分为七章,在总结水生态功能分区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滇池流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空间分布概况,以及水资源、水环境、大型水生生物等水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了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的驱动机制,以此构建了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1-4级分区指标体系,*后对分区结果
本书尝试从农户行为角度探讨农业环境问题,首先,扩展PSR模型,构建基于农户行为的“压力-状态-效应-响应”(PSER)逻辑框架模型,揭示农户行为、政策调控与农业环境变化的互动关系;其次,在此框架下,开展农户经济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定量评价农户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农业环境问题的微观形成机制,总结不同类型农户参与
生态修复学导论(英文版)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projects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的能源与环境行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形成的系统性的创新成果。本书首先从能力的产生机制及演化过程出发,界定了城市居民碳能力的概念内涵,构建并验证了其进阶式五维结构模型。进一步基于能力成熟度演化视角,构建了城市居民碳能力成熟度测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测度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居民碳能力驱动机理理论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所获部分成果的总结,前后历时8年完成。《BR》作者用翔实的数据、严密的方法、全新的视角,忠实于事实,从全球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着眼,阐明了中国及当今世界碳排放的格局,探讨了碳排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利用全球碳平衡原理,提出了“贡献排放量”的概念,并对全球主要国家的
本书是职业卫生防护知识随身读丛书《职工个体防护知识随身手册》《职业卫生应急知识随身手册》《尘肺病预防知识随身手册》《噪声危害防护知识随身手册》和《职业中毒防护知识随身手册》中的一本,全书以问题的形式提炼了工业噪声及危害、工业噪声的预防控制措施、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与治疗、相关权益维护知识,希望引导职工了解更多噪声危害及防
本书选取工业化美国所面临的环境利益和环境负担的分配问题,探讨了何为环境正义,环境正义如何可能实现的问题。美国现代环保运动更多关注的是人类如何破坏了自然、污染了环境,人类应该如何扭转发展模式,实现自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正义将环境污染和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力图从社会、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一个社会如何在环境领域达成公
目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紧落实“十三五”规划,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资源环境领域的约束性指标,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此,本皮书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一套客观、科学的时间序列空间数据和分析结果,支持发展规划的制定、决策部署的监控、实施效果的监测和绩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