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世界:人文视野下的算法推荐》一书讲述了算法如何改变文化的形态……作者凯尔·柴卡(KyleChayka)就什么是品位、什么是审美发问?你是否在浏览手机时会被推送许多看似迎合自身兴趣的相似内容?你是否面对趋于同质化的内容推送而面对选择困难症?当这些问题遭遇我们当下的数字同质化
本书有选择性地收录部分镇江籍院士(包括茅以升、吕叔湘、周志宏、戴安邦、林镕、华罗庚、杨槱、王元、段正澄、戴立信、杨启业、钱清泉、孙家广、李天和、杨祖佑等)的事迹,以资料收集和采访记录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他们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的早期经历、各个时期的奋斗历程、生活中的轶闻趣事,展现院士们在探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刻苦努力、成就自我
作为我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地处西安市近郊的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一直为遗产保护学界所关注。由于长年来遗址保护的限制,汉长安城遗址区居民生活质量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也对遗址构成严重威胁。面对保护与发展的博弈,遗址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成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十
《新史学》第34辑,重点话题是过去的未来。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阶段性成果。在专论专栏,遴选论文15篇,重点研究了世界史研究领域比较前沿的学术问题,集中探讨了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近现代欧美历史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古希腊铸币与城邦共同体、中世纪法兰西的国家与民族、略论都铎王朝末期英国军
罗马帝国,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凭借其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文明成就享誉全球。 从公元前753年建城起,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最终陨落,历时2206年。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罗马帝国从神话时代走向帝国鼎盛,经历了文明的融合和基督教的形成,见证了天主教会与世俗权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并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等历史潮流中扮演
《唐研究》創辦多年來一直是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集刊,主題涉及中古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本卷為第三十卷,主題專欄爲文史融通與唐代石刻研究新進展,關注利用存世及出土石刻材料進行唐代歷史研究的新進展,討論對象包括地方家族生活、唐代詩碑的文化意義、地方職官任職等。此外,本卷還收錄中古時代諸方面
本书是青年女作家林潇倾情创作的一部关于李白的传记作品,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将李白浪漫洒脱的一生一幕幕呈现,重点记述了李白出生之谜、出蜀漫游、交游干谒、奉诏入京、誉称谪仙、笑傲权贵、辞京还山、寄情山水、平叛等传奇的经历,呈现了李白独有的人生格局,表现了他辽阔的胸襟与非凡的气魄。此外,为其诗作、典故增添注解及人物路径卡片,
本书是中国非洲史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中国非洲研究的第一部通史。内容分为非洲古代史、西方殖民列强对非洲的侵略与掠夺、非洲各国近代史三部分。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搜罗各种资料,吸收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尊重非洲学者的观点,叙述了非洲各国自古代至1918年的历史进程,探讨了非洲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对奴隶贸易、中非文化交流、西
该书以全景的视角讲述了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的整个过程:从革命的发起,经过封建专制王权倾覆后的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当政三个时期,直至热月党人的反革命政变。作者对革命的原因,革命的发展,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宗教各个方面,以及罗伯斯庇尔派失败的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作者关于法国革命史的著
《中国古代社会新研》初刊于1938年。作者借鉴文化人类学知识印证传统经说,将希腊、罗马古邦与东周列国时的中国社会加以比较,解释中国上古时期的祀火事迹、昭穆更替、亲属称谓、宗教信仰等问题,以证明二者属于人类进化史的同一阶段;同时用图腾制度的各种遗痕来证明中国史前时代曾有过图腾社会,再进而与现代初民的图腾制度相比较,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