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戴河野外实践教学大纲为框架,以精美的图片为骨干,配以详细的文字描述和解说,内容包括:基地概况;矿物岩石;地层和古生物;构造地质;风化作用等。
我们以及我们的物质世界,为何能存在于宇宙?物质与反物质成对湮灭,应当使得宇宙中空无一物。但一部分反物质却神秘消失,物质世界因而得以幸存。这背后的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 本书围绕我们为何存在于宇宙这一问题,从可感的物质世界出发,层层深入至微观粒子世界,结合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的体系,一路探索至中微子与反物质及物质世界间的隐秘关
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告诉世人海洋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恩惠,有时也会是灾祸。作者在本书中,针对如何与海共生这一问题,以海人的视角探讨了今天的日本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诸多问题。本书的构成如下:*章探讨了大海啸的受灾区如何重建的问题;第二章到第五章,从生态系统、食鱼文化、海洋网络、资源管理四个课题出发,总结了截至目
本书从天文奇观、地质地貌、海洋生物、陆地动物、植物进化等方面,从地球的形成、大陆板块的变迁,到不同地质地貌的形成、天气多样化、动植物的进化及多样化等多角度剖析这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将知识用图片和图解的方式呈现给青少年读者。地理、自然、生物知识被灵活生动地揉合在这一本书中,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在思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七章,上篇共四章分别介绍了红树林的定义,红树林的生境和植物的适应,海口红树林、人与红树林等内容。下篇共三章,分别介绍了红树植物图谱、半红树植物图谱、伴生植物和常见陆生物种图谱等内容。
本书描述了平流层与对流层相互作用的辐射、动力、化学过程,并将其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第1章介绍了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候特征及平流层与对流层的一些特殊天气、气候现象。第2-6章对平流层与对流层的辐射、动力、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做了详细介绍。第7章和第8章介绍了平流层与对流层的传输和交换过程。第9章介绍了平流层对对流层天气、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绪论、区域地质概况、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路线、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
本书首先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V3.7模拟研究了2002年3月我国华北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详细分析了沙尘天气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利用东亚地区源排放资料和MICAPS能见度资料,将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4.6应用于此次沙尘天气的模拟研究,初步展示了CMAQ4.6模式对沙尘天气的较好模拟能力;然后,本书选取了目前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执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期间所取得的调查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区域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Argo数据质量控制技术、Argo数据管理及其共享服务、Argo数据产品研发及其应用研究等。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应试技巧、大地和海洋测绘、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航测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应用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