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共五部分:非现金支付工具、支付系统、账户部分、证券结算和国际支付体系发展概况。同时,包含四个附录:支付业务统计指标历史数据表、支付业务报表、支付业务地域分布状况、支付业务行别分布状况。与过去的支付业务季报相比,改版后的季报内容更加充实、全面,可读性和知识性进一步增强。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移动金融、金融云计算、金融分布式架构、金融大数据、金融智能、金融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网络安全和金融科技监管。其中既介绍了行业发展概况,也介绍了发展趋势,既有理论政策的梳理,也有典型案例的分析。
本书是一部系统讲述海南金融发展历史的著作,在海南金融历史研究中,将改革开放40年这一历史进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梳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海南金融发展的六个阶段:改革开放:金融业恢复发展期(1978-1987年)、建省办特区:金融业发展亢奋期(1988-1992年)、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业发展阵痛期(1993-1997年)
本书聚焦银行业交叉风险分析,着力穿透式监管思路研究,研究的逻辑是,基于微观(业务、产品与机构)看中观(市场、行业与区域),立足中观看宏观(经济、全国与国际);通过横向分析辨识区域风险,通过国际比较把握监管趋势;把案例分析与监管实践结合起来,把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统一起来。
本书介绍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统计发展情况,分析了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金融统计发展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新准则、国际清算银行金融统计框架的新进展,并按照国别(地区)分类,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的金融统计基本情况、*新进展和金融账户统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我国中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国内银行业综合化发展历程、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型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探讨中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发展战略、风险管理和实施路径,为我国中型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提供策略和路径建议。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18》以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为依据,利用竞争力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本格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做出评价,点评了不同银行的特点,提出了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金融学》创刊于2003年,瞄准金融理论与实践前沿,坚持对标国际先进理论与实践,扎根中国金融体系,倡导规范研究,鼓励理实融合,开放学术争鸣,刊发了上百篇高水平的金融学术论文,旨在为中国金融研究者提供一个高端学术平台。本刊既持续关注金融市场、公司金融、公共金融、国际金融等传统金融问题,也紧密追踪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互
本书从信用发展角度,阐述了信用进而商业信用征信的内涵、特征、原则及系统。在理论层面,重点分析了商业信用征信的基础理论,强调理论的针对性和解释性。在实践层面,介绍了目前三大主流征信模式,分析了代表性机构,并对我国商业信用征信机构的发展历史和*新实践进行梳理。在具体业务上,介绍商业信用征信的业务范围,阐述了业务操作流程。在
商业信用是市场经济固有的信用形式,是企业融通资金、促进销售、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商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具备了完善、有效的商业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企业才能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本书采用经济金融与企业管理的研究范畴,阐述了商业信用管理相关的理论和实务。全书涵盖了信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