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三位主编张春泉、寇鹏程、曾馨选取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相关的经典名著,共102部(篇),均由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本科生精细研读,并写出读书报告(小论文),每篇小论文的字数在3千字左右,再由教师对其进行点评。本书选取的每一部(篇)经典名著的精读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得。学生写出自己的研读心得,可以启发朋辈
学界近些年对易代之际的文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左东岭先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正是探讨易代之际各种历史演变因素与文学思想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上溯周秦汉、下至明清,力求从文史哲多个层面探讨易代之际文学的价值,可谓是对易代之际文学的整体性认知与把握。本书收录了他发表在《文艺研究》上的四篇文章,
活在人间的乡土情怀
苏东坡是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人格缩影,是一座令后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文化高峰。东坡寓惠,是岭南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件重要事件。苏东坡寓居惠州两年八个月,留下诗词、杂文近600篇,为惠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影响惠州千年。本书从苏东坡寓居惠州期间创作的作品中选了32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并请评论家对所选作品进行
《潘军论》是一部文学评论。本书分上下篇,上篇由潘军的小说创作潘军的话剧创作潘军的散文创作等部分构成,宏观分析了潘军的创作特色、创作心理以及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它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对潘军的创作经历、小说及文学随笔的思想蕴含和审美特征、批评界的争论作出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分析。下篇从微观的视角,就具体具体作品对潘军展开了全面
本书首先追溯汉语言文学从古至今的演变,分析新媒体时代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新趋势。接着,从语言学视角剖析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的特质,以及语言的运用与意境。文学维度方面,本书讨论古今文学的传播、现当代发展及其表现形式,并探究影视作品中汉语言文学的应用。美学维度则聚焦于汉语的韵律美、意境美及文学作品的审美方式。此外,还从教
本书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新文学势力”“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研究”“学院风骨”“武汉文学微观察”“中国现当代旧体实词研究”“学术交流”等,邀请各方学者和作家对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学史发展、现当代诗歌等领域,或撰文抒发己见,或参与访谈剖析心声。
王运熙先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达半个多世纪,本书是他多年治学与教学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指导对古典文学有意深造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使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具有学习、研究古典文学的独立工作能力。全书内容按性质分为六辑,它们是:一,学习、研究、撰述方法概论;二,研究情况和体会;三,关于古代散文;四,关于古代文论;五,总集专书
《重庆文学蓝皮书(2022—2024)》对重庆市第五次作代会以来各文学门类(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文学翻译、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文学成果转化、科幻文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综述,准确地反映了重庆文学全貌和发展趋势。综述部分本着理性、客观、务实的原则,围绕重庆文学作品的创作生产
教材,本书从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根基的现状出发,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书采取根据内容和特色灵活分组的方式,分八个单元主题,选文经典,题材广泛,注重突出新颖性、丰富性、实用性等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学类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文学爱好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文学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