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汉语历史文献研究汉语程度副词的生成规律与演变机制,系统归纳汉语程度副词生成演化的路径和模式,并对促发其衍生、发展的动因和机制进行探究与揭示;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将汉语程度副词与现代汉语方言、其他民族语言进行比较,着力开掘汉语程度副词历史演化所体现的共性倾向和类型特征。本书将汉语程度副词置于人类语言变异的语境之中
本成果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对词缀自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诸如自复的很多义项和功能未被揭示,有些常用义项及功能描写过于笼统等。上编对自加以研究。共搜集讨论诸家所举自作词缀的用例451例,除去2例有误者,实际讨论449例,将它们归入十四个义项。下编对复加以研究。共搜集到诸家所举复充当词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探讨,在认真借鉴、审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古汉语词缀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不足。下编主要采用上编所提理论及鉴别标准,对各家所认定的阿、儿、尔、乎、老、然、如、若、头、焉、有、者、子、其、思、斯、于、聿、爰、曰、云、载、兮、初、当、第、毒、而、更、即、加、家、来、切、取、生
本书基于汉语事实,提出一种新的语用范畴:反意外。反意外研究肇始于语言类型学上的经典概念意外性,旨在解决功能主义前沿理论之一的反预期/合预期学说无法充分解释部分语言成分有关主观性定性、分析、解释上的困难。比较轻说、主观小量、确信、反问、解反预期等相似概念,可以初步获得反意外的界定与类型。更重要的是反意外的提出能够解决哪些
是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文观止》。整套书把原著中的222篇文章都收入进来,由中国作协会员杨士兰编写创作相关故事,并配合精美的超大插图,通过原文、译文互照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习古文。每一篇文后还把文学常识、常用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让孩子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学会了古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所有原文都
本书根据王力版《古代汉语》第一册和第二册编写,是一本教材辅导和习题集,既适用于大学同步辅导,也适用于考研复习。全书共七个单元,针对每篇文选,本书设置了“课文通译”“字词梳理”“语法修辞”三大板块,并精心编写了每个单元的练习题。“课文通译”板块采用繁体字标示文选,便于考生从字形去探求本义;除此之外,该部分还对原文中的文字
2016年,北大附中率先开设了中学创意写作课。此后,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创意写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唤醒和释放出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写下独一无二的故事。而当他们理解了写作是什么、为什么写作,也就不再惧怕考场作文。本书是李韧老师在北大附中讲授创意写作课程的结晶,围绕写作,涵盖了唤醒兴趣、培养习惯、寻找灵感、理解叙事机制、确立主题
本书通过山精和阿库之间的书信往来,讲述了写作与成长的故事。如果说《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是课堂指导及写作练习,那么本书就是一本沉浸式写作指南,因为真实的写作就生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书中的师生故事皆为真人真事,这些触及心灵的写作故事将启发更多青少年学习写作,爱上写作,重建写作思维。全书共十四封信,这些信既是关于写作技巧的
这是一本专为设计界人士编写的提升专业表达技能的书籍,从设计项目的汇报思路组织到现场汇报技巧、语言表达训练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作者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出设计师在方案汇报时缺乏说服力、逻辑不清晰等常见的痛点、难点问题,从汇报对象分析、逻辑框架组织、语言和表情的运用、现场表达技巧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提升汇报效果的思维
唐宋时期,汉语史中先后出现的六种处置式——“以”字式、“持/取”字式、“将/把”字式、“捉”字式——就已基本成熟。本书基于语义地图模型,运用构式语法理论,立足语法系统性,注重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结合互证,通过梳理不同语义域的关联,全面系统分析汉语处置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动因与机制。共时层面,以构式多义性为纬线,关注句式同形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