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按照文体分类,设置小说、非虚构、诗歌、散文四个章节,从不同文体的特征出发,介绍各文体所侧重的组成元素,拆解写作过程,使写作真正可学习、可借鉴,使读者在掌握基础写作技巧的同时获得创新能力。各章节集中介绍文体的重要写作元素,例如小说中的人物、结构、细节、视角等内容,与此同时,章节间也将进行互相借鉴、融会贯通。一方面使教材内容紧凑,另一方面使读者掌握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和转化技巧。教材配有丰富的案例,帮助学习者掌握写作技巧。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国家万人计划拔尖人才。第九届、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六、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写作与研究。出版有诗集、随笔集、评论集多部,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第四届冯牧文学奖、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参与设计、筹划的教学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创造性写作贯通教学”获得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第一章 小说写作
第一节 结构 /4
1.1情节结构:以故事为基础 /4
1.2情感结构:以人物为基础 /7
第二节 人物 /10
2.1原型 /10
2.2外形与内在 /14
2.3命运 /20
第三节 细节 /25
3.1写人 /25
3.2状物 /27
第四节 视角 /32
4.1第一人称视角 /32
4.2第三人称视角 /35
4.3全知视角与视角转换 /38
第二章 非虚构写作
第一节 前期准备 /47
1.1知识 /48
1.2资料 /52
1.3选题 /54
第二节 素材收集 /58
2.1体验 /59
2.2采访 /62
第三节 行文逻辑 /67
3.1范围 /68
3.2构思 /70
3.3剪裁 /73
第四节 吸引读者 /77
4.1引人入胜的元素 /78
4.2场景与概述 /81
4.3对比与变化 /84
第三章 诗歌写作
第一节 情感 /92
1.1真诚 /92
1.2独特 /96
1.3复杂 /99
第二节 节奏 /103
2.1音韵 /103
2.2跳跃 /106
2.3节奏设置 /110
第三节 语言 /119
3.1准确和具体 /119
3.2日常语言 /121
3.3灵感与锤炼 /124
第四节 张力 /127
4.1陌生化 /127
4.2张力生产方式 /129
4.3个人化 /136
第四章 散文写作
第一节 文体 /142
1.1概念界说 /142
1.2文类边界 /143
1.3“反文类” /145
第二节 立意 /147
2.1想法、预设和主题 /147
2.2触发点 /149
2.3题材、结构和个性 /152
2.4“真实性” /155
第三节 描写 /158
3.1语言与修辞 /158
3.2景物描写 /160
3.3人物剪影 /162
3.4经验转化 /165
第四节 智性 /169
4.1幽默 /170
4.2公共议题 /174
后记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