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麻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07-2009)》主要讲述了农业部和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启动了一项旨在提升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水平的科技支撑工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先期选择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10个农产品开展试点工作。2008年底
《北京农村年鉴2010》是集中反映北京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和史料文献。在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编纂。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真实的记述,使社会各方面增进对
《中国葡萄产业经济研究》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全面研究我国葡萄产业的成本与收益、生产效率、产业布局、流通模式与效率、消费与需求、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产业经济问题和技术经济问题,分析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为今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葡萄产业经济问题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的目标是为提高葡萄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
《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研究》共8章内容。《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研究》涉及的学科较多,专业交叉性较大,不仅涉及经济学,还涉及管理学、农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是一本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作物产业发展的著作。《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研究》开篇首先阐述了木薯的总体概况,阐述了《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研究》的研究对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包括木薯的起源
《绿谷论》是陈启锋教授继2000年所著《农论——科教兴农五十年》一书出版后,在建国60周年之际又一力作,是他与时俱进、开拓构建复兴中华的思想新体系的新著。陈启锋教授献身农业教育科研60年,情系“三农”,笔耕不辍。他在作物科学、生物工程、宏观农业、发展战略等诸多领域汇聚贯通的研究上不断取得进展。他构建了从农情到国情再到世
民国时期的“三农”思想是民国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国经济思想研究丛书: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以20世纪中国和世界农业现代化为背景,依党派和社会团体为标准,将民国时期的“三农”思想分成三大体系,即民国政府的“三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知识分子及其社会团体
“节约型农业模式和案例研究”课题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建设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农业发展走过的道路和国内节约型农业的模式;构建了既符合节约型农业科学内涵,又适应我国农业发展具体实践的节约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研究,选取河北省正定县、江西
本书为大型画册,通过“荒友”们的老照片及回忆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现了北大荒人的精神风貌,记录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促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对于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始条件在东西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劳动力就地转移数量在地区间呈现出非均衡分布特征,进一步导致和强化了农村经济在东西部地区的增长差距及在此基础上的
本书共分11章,编写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论,技术以及相关政策全面系统的介绍,使读者深入理解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技术,并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政策。第1章绻论;第2章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第3章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基本原理;第4章土地利用分类与土地利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