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研究》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创办,旨在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倡议,关注蓝色海洋文明,推动海洋史学术研究,刊载海洋史各相关领域学术论文的专业学术结集。
本书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震地质环境特征,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稳定大陆地震构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布格异常梯度的定量研究,给出了江淮地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构造格局,探讨了深浅部构造关系与解耦现象。在第四纪盆地与中强地震关系方面,通过洞庭湖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调查,提出了该盆地第四纪演化模式及与中强地震关系密切
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方法,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分析、可视化等都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本书系统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学基础、体系结构、技术手段等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了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和可视化等核心技术,并对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理信息服务和地理信
本书介绍了洋底固体圈层相关的调查探测、数据处理、模拟分析、科学可视化等系列技术。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循序渐进地从洋底浅表系统讲述到洋底深部系统调查、探测与研究的技术体系,最后通过洋底构造数据处理,从多维度构建洋底固体圈层立体多源信息,达到透明海洋的“透视海底”目的,是一本既有基础知识,又有研究前沿技术成果的教
2003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在东太平洋海隆的热液活动区进行了5次海上调查,并开展了海底热液地质研究工作。基于此,本书将东太平洋海隆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从分析热液硫化物和玄武岩的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提出海底热液活动、冷泉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同源异汇假说,揭示蚀变玄武岩中矿物的化学组成变化,阐述海底热液活动对水体和沉积环境的
QGIS作为广泛使用的开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集成了地理信息领域许多的思想和技术。本书通过丰富的软件使用示例,由浅入深地为读者提供了了解这些思想和技术的途径。本书主要内容涉及QGIS的基本使用、GDAL工具、GRASSGIS模块、SAGAGIS模块、Orfeo工具箱、LizMap在线地图发布和GeoHealth健康应用插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生教材,重点阐述了碳、氮、磷、硅等生源要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研究发展趋势,是编著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在系统归纳总结近4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倾力完成的。全书分为8章,第1章简要概述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2
本书系统论述了利用温度示踪和离子示踪研究潜流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潜流带潜流交换的机理。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数学模型、室内试验设备的研制及介质参数的确定、低温水入渗条件下粉黏土渗透性试验研究、温度示踪法河岸带研究、潜流交换离子示踪法室内试验、潜流交换温度示踪法野外试验、河岸带流热耦合模型构建及对
本书论述了南海古洋脊扩张与俯冲的特征,主要包括南海古洋脊的研究现状与方法、古洋脊研究的范围及其内涵、古洋脊的形成发育、地形地貌、深部构造、与古洋脊俯冲相关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马尼拉海沟俯冲与马里亚纳海沟俯冲的板片挠曲对比等。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古洋脊的形成与扩张、分段演化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计算方法、数值模拟过
我国可溶性钾盐资源紧缺,找矿难度巨大,但仍有大量低品位钾盐资源很难按传统技术进行开采。作者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别勒滩低品位固体钾盐沉积区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溶矿试验与综合研究工作,取得低品位固体钾盐分布特征、水动力条件、驱动溶矿技术及可液化资源量等方面的系列新成果,并将相关成果凝练编写而形成本书。本成果为大规模工业化开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