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画理,无非是人情世事之理。人情世事之理,终又不同于画理。如将人情世事之理入画,将抽象认识变为可视形象,有隔与不隔之分,而立意、构思有巧与不巧之别。变隔为不隔,使不巧为巧,其中大有说道。为这“说道”,寻寻觅觅,疑疑悟悟,虽千失偶有一得,辄欣欣然记下所听、所见、所想。《画里乾坤/韩羽集》收录了韩羽著的《“花如解语还多事
为文为画,亦庄亦谐。谐中有庄,庄处亦谐。谐时得趣,庄时得意。意趣之问,作者陶然,观者粲然。《东拉西扯/韩羽集》系作者自选,既有他对各名家画作的品评,也有他谈对艺术的见解,再配上文气十足的画作,使该书更显雅致。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在他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席时的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部著作。通过二十余位西方美术大家的作品与生平,讲述了从文艺复兴开始至十八、十九世纪五百年间的西方美术变迁史。书中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二十位大家及其名作,生动洗练地讲解了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
《罗丹艺术论英国绘画/傅雷译作全编:注释版》收入傅雷先生翻译的《罗丹艺术论》《英国绘画》及其早期一些关于文学、音乐、美术、政治等方面的译文。《罗丹艺术论》由葛塞尔据罗丹口述记录整理而成,是一本全面概括罗丹一生艺术修养和见地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罗丹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英国绘画》为英国艺术评论家埃里克·牛顿所著,侧重于
数十年来,顺手牵猴窜行于欧美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终成此另类的或曰没有体系的西方艺术史。从巴黎到纽约,从柏林到阿姆斯特丹,从威尼斯到雅典,本书讲述了凡尔赛宫、巴黎工艺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加德纳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保罗·盖蒂博物馆、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乌菲齐美术
论文研究16至19世纪中欧绘画的相互影响,将绘画艺术视作文化投影,从跨文化交流角度考察该时期中欧绘画在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以窥现异质文化在相识之初的交流特点与模式。尽管由于时代局限,双方都没能真正理解对方的绘画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从这次文化相遇的历史意义来看,于中国而言,欧洲代表着非我,以之为参照,才得以确定自己之为自
本书从13世纪开始,直至20世纪,以时间的顺序,以图片形式为主,进行编排。收纳了1000张极具代表性的大师名作。本书简要介绍了油画、水彩、素描等多种艺术形式,按年代顺序,分章节介绍了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知名艺术家及其代表画作,并穿插有重点介绍多位艺术家创作及生活背后的故事。 书中展示了世界公共博物馆中不同时期、
《中国绘画史(套装共2册)/专题史丛书》叙述了中国历代绘画源流、变迁,昭示其演进之轨迹,对画院、画派、画家承传以列表说明,以简驭繁,一目了然。《中国绘画史(套装共2册)/专题史丛书》的特色是突出中国绘画贵在写生与创造的优秀传统,揉古今诸家之所长,去诸家之瑕疵,斟酌损益,商讨繁简而成,是一本对当代书画界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