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剧是流行于中世纪英国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是英国中世纪后期主要的戏剧类型之一,是连接中世纪戏剧和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重要桥梁之一。本书主要对英国中世纪道德剧的起源、发展、特点、艺术成就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同时探讨了英国中世纪道德剧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演变,并从影响研究角度探讨了英国中世纪道德剧对文艺复兴剧作家和现代剧作家的影
兰波(1854—1891)是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少年时代兰波便开始写诗并展现出惊人的才华,但他同时也放荡不羁,充满反叛精神,后来早早退出诗坛,英年早逝,成为诗坛稍纵即逝的神话。 “写兰波的书只有唯一一本,所有内容写出来都一个样。”《兰波这小子》以其独特的方式打破了这
《制造怪物的男孩》引进自英国,是一部关于孩子如何接受悲伤、离别和失去的儿童成长小说,适合9~12岁儿童阅读。 本吉和哥哥斯坦利的父母在一次航船事故中失踪了,所以他们不得不搬去和叔叔哈米什住在一起。叔叔哈米什住在苏格兰的何乌湖岸边,经营着度假屋生意。本吉发现,哈米什叔叔正面临财务危机,生意就快做不下去了。本吉下定决心,
这是一本由正方形撰写的神奇回忆录。在正方形所在的二维世界平面国,只有长和宽,没有高,居民按形状被分成多个阶级:卑微的等腰三角形、普通的等边三角形、作为绅士的正方形和五边形、高贵的六边形和更多边形。一天,正方形遇到了来自三维世界空间国的球体,由此展开了一段神奇的空间之旅。这时,正方形才发现,真实的世界远远超出了想象,一个
本书从哲学诠释学的立场出发,首先澄清文学何为、文学经验何为的问题;继而从艺术观、历史观、语言观、自然观、文学观五个层面,对英国当代小说家拜厄特(A.S.Byatt)的创作思想做整体性研究,内容涵盖其小说作品与批评作品。知识即理解,理解通过诠释而实现,拜厄特的文学作品与批评作品以文学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一种诠释性的实践。她不
本书针对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水平,在每一个故事前加“阅读导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故事中不做过多点评,以免妨碍学生的阅读流畅感。故事后加“阅读驿站”,分为四部分:1.内容了解,用简要的文字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2.问题探究,可用“填一填”“选一选”“画一画”等问题的形式达到精读的目的。3.阅读积累,帮助
安徒生童话充满诗意和幻想,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乃至家具和玩偶等都被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本书精选了30个经典故事,包括《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豌豆公主》等,有的故事充满爱和美好,有的富有哲思和寓意,有的则充斥讽刺和愤慨。这些作品虽然穿越悠久的历史但是依然不减其光华,其中所
《格林童话》,这部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倾注心血、精心雕琢的文学瑰宝,是德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格林兄弟以其非凡的想象力,穿梭于古老传说与民间故事的浩瀚海洋,巧妙地将这些散落于民间的智慧结晶收集、整理并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们以优美流畅、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全世界的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既神奇又
《柳林风声》这部充满奇趣与温情的儿童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动物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而立体,他们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更是拥有丰富情感与个性的朋友。鼹鼠,那个既胆小谨慎又怀揣着无限冒险梦想的小家伙,每一次的探险都让人捧腹又感动;河鼠,以其热情好客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总能用他那浪
本书探讨了爱这一主题的跨文化和跨学科比较。中西文学与哲学对爱的理解各具特色,中国文学以诗性表达深情,西方哲学则通过思辨探讨爱的本质与意义。从柏拉图到当代学者,爱的哲学思考贯穿西方思想史,形成丰富谱系。现代研究在对古希腊哲学的“疏离”与“回归”中深化爱的内涵,既拆解挚爱与欲爱,又尝试统一两者,反映现代性问题。文学层面,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