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乐理分级教程》分为“基础级”与“提高级”两册,主要是依据乐理学科的基本规律、理论知识学习的渐进过程与难易程度,采用分级教学的方式,将内容划分为基础级与进阶级两部分。本书为“基础级”部分,主要从乐音体系,五线谱与记谱法,节拍、节奏,音程、和弦,旋律、调式等几方面内容展开,包含了所有音乐专业学生所必须理解与掌握的知识
本修订版延续第一版整体风貌,分为原理篇和历史篇两部分:“原理篇”系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呈现理论的完整体系。“历史篇”系音乐美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分中国部分和西方部分两个单元,旨在通过对音乐美学史上一些重要命题、问题和流派的梳理,较深入地介绍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来龙去脉。同时对以下几方面做了主
"本书以理论知识作铺垫,以实际应用为指向,从易教、易学的角度,用通俗的语言、合理的结构对数字音频制作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全书共10章,包括数字音频的基本概念、Audition软件的基础知识、音频编辑操作指南、音频文件的录制、效果组与效果器的应用、声音效果的处理、声音的修复与降噪、混响与立体声的设置、多轨项目混音的制作
本书由《永远的“黄河大合唱”》编辑团队编写,全书以时间轴为脉络,分上下两篇。上篇详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包括词曲作者光未然与冼星海的早年经历、武汉共事、延安重逢及创作传奇,揭秘歌词诞生于光未然坠马养伤期间的偶然性;下篇聚焦作品传播史,梳理80余年国内外演出历程、曲谱版本流变及学术评价。本书兼具史料性与可读性,通过
本著作为四川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毕业论文。它主要基于中国民歌自身的传统和基本特点,在事件史和现象史的理论视角下,展开了从1918年“歌谣运动”一直延续到当前(即2018年)整整一百年的问题发掘和历史探索。 全书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对中国民歌百年演变进程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及学理架构的探讨。第二章到第六章共四个时段(
本书共收录56首民歌,涵盖了我国全部56个民族,甄选出每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作品。邀请专业编曲家为所有民歌编配原创钢琴伴奏并在专业录音棚录制音频。另外,本书根据精选出的56个民族的代表民歌选择合适的配器,让萨克斯管演奏者能够使用不同类型的萨克斯管演奏不同民族的经典民歌。同时以嵌入二维码的方式配备钢琴伴奏,增加演奏者演
《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包括五指练习213条,其中有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的原位琶音和转位琶音同向以及反向练习等。在五指练习中,从第34条到169条,加入了保持音的练习(从保持一个音到保持四个音),这也是《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的一个重要特点。《什密特钢琴五指练习曲(作品16)》作者什密
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应以人为本,而音乐审美则应以乐为本,这乐既是快乐,也是音乐。从人出发、从音乐出发,使人们能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并通过这样的途径去学习和掌握音乐。本书是在充分考察现有音乐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写作完成的。书中首先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音乐课程教学及音乐教学内容,接下来重点分析了基于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