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共同管理成效评估指南》(简称《指南》)提供了用于评估渔业共同管理系统及其计划成效的流程和方法,以提高渔业管理成效,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开展善治。《指南》也用于评估在渔业、社区或部门层面或在一个特定地区运作的现有渔业共同管理系统的成效。《指南》还提供了对不同背景和特征的渔业共同管理系统开展灵活评估的方式。
粮食损失和浪费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乃至全世界日益关注的一个长期问题,对农村和城市社区均有影响。粮食的损失或浪费往往伴随着有限的自然、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损失或浪费。粮食不安全正在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群。本书是粮农组织首次针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制定区域战略,探讨该地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的战略及实施路线图,一要扩大
农业标准化是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2021年起,北大荒集团在现有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原则,编制了水稻、大豆、玉米、水田、旱田农机作业等领域的标准,开辟了制定农作物种植环节企业标准的先河。《北大荒农垦集团现代化农业企业标准(2021—202
本书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四川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为主线,深入分析2024年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总体状况和2025年基本走势,重点反映四川农村改革的进展成效、实践经验、主要制约及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思路对策。本书由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围绕主题展开深度的专题研究和丰富的案例研究,是全面展示四川农
以识别养殖户动物疫情防控行为影响因素进而实现有效引导为研究目标。构建包含行为引导内容、行为引导时机、行为引导主体、行为引导政策的行为引导机制分析框架。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基于“防控并重”的理念,对应急状态下养殖户动物疫情防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演变规律,以及常态和应急态两种形态下的养殖户生物安全行为、报告动物疫情行为、配合动
本书首先界定地理标志政策信任、农户绿色生产等内涵外延,梳理农户行为理论、农业技术扩散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信任形成理论、信任—合作理论等相关理论,阐述农户地理标志政策信任及其对绿色生产作用机理;其次,构建地理标志政策信任各维度指标测度体系、设计农户绿色生产表征变量;再次,采用2020年7-8月在陕西、四川、安徽三省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山东基地的阶段性成果,报告基于上述分析框架,选取了山东省10个县作为典型案例,论证了以县域为单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逻辑,及现实可行性。山东省农业农村工作历来具有“富于创造”的优良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和“莱西经验”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典型
如何在城乡中国下充分发掘乡村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开发利用好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乡风、特色治理,建设“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乡村,既实现中国乡村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又实现乡村地域文化的创新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走出一条中国式乡村现代
本书坚持实证研究取向,基于作者近十年亲自获取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和生动案例,从田野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农村基层群众自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五个“切口”观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善治诸问题,构思独特、视野开阔。本书能为各级党政部门全面推进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2050)”的课题“至2050年中国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本书分为综合报告与专题研究两部分。综合报告分析了中国养殖业发展宏观战略环境、中国动物产品需求、中国养殖业历史演变及发展经验;阐述了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最新趋势与经验,中国养殖业发展资源环境要素、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