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昌文物考古论集》有关黄宣佩先生在新石器时代尤其于太湖地区的考古学研究论文汇集。内容涉及考古简报、遗址综述,也有对具体出土文物年代分期、器形特征、用途等方面的探讨,基本上涵盖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新石器各段考古学文化。对于了解我国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的社会原貌大有裨益。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5卷》共收录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田野考古发掘简报16篇。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江汉平原,考古发现表明,这里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时代文化遗存。 《湖北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报告集第5卷》作为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第一部考古报告集,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三方共同合作,编纂出版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30)》为202
本书共四章,内容包括浙南石棚墓调查;瑞安岱石山石棚墓发掘;浙南石棚墓的分布、类型、内涵和时代;研究与探讨等。
《华县泉护村:1997年考古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庙底沟文化部分小件器物的分类、遗址的发掘与文化堆积、庙底沟文化一期遗存、西周遗存、东周遗存、泉护村庙底沟文化遗存、动物遗存分析等。
《文物工作调研报告汇编(2013)》选编了2013年的12篇文物工作调研报告,其中既有对事关文物事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也有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探讨。这些调研成果的汇编出版,既是工作成果的日常积累,也可为文物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古代铜鼓实测·记录资料汇编》由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广东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联合汇编。收集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十一个省(市)藏有的1388件铜鼓实测记录资料。各省(市)资料根据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铜鼓分型归类。每面铜鼓
《铜华清明光照千秋:清爱堂藏镜》收录战国镜28面、汉镜114面、隋唐17镜面,考虑到战国晚期和西汉初期一些铜镜类型尚待确定,因此,《铜华清明光照千秋:清爱堂藏镜》的重点无疑使汉镜。汉镜中收录的类型有20余种,但数量也是极不平衡的,博局镜最多,有33面,乳钉禽兽带镜近30面,有些仅1面、2面。这样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汉画像石、画像砖所呈现的祥瑞形象,比如白虎、玄武、麒麟、天马、玉兔、九尾狐、朱雀与凤鸟等,是汉代祥瑞形象较为完整的资料库,适合不同受众需求,对于研究汉画艺术和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图片为主要内容,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汉代的几何纹饰形象,是汉代几何纹饰较为完整的形象资料库,适合不同受众需求。对于研究汉代装饰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不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