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5日,由北京农学会主办的华北六省(市)、自治区农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在北京紫玉饭店成功举行。来自天津市农学会、河北省农学会、河南省农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山西省农学会和北京农学会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10位代表围绕生物技术、蔬菜种植、科技扶贫、农业科研管理、农业新业态培育等方向做了学术报告,特邀
本书从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云南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特殊制度环境出发,分析了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云南省农村反贫困行动中的特殊重要性,并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对云南省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减贫效果进行检验。在对发展现状和减贫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云南省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本书分别从云南省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农村绿皮书》)初版于199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组织编撰的年度系列研究报告,今年出版的是第26本。《农村绿皮书》以年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为特色,主要是对上一年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市场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并对当年农业农村经济
本书基于微观数据,利用历史计量学分析方法、口述史研究法和文献法,对农户收入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农户收入的整体研究、收入差异和收入与农业发展。同时,本书同时对农户收入差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了家庭和生产队两个层面。在家庭层面上,短期的家庭生命周期和劳动力性别结构都对收入有所影响,长期的收入流动性考察同样发现家庭人口结构
本书从社会融合制度路径理论出发,针对边疆社会融合的嵌入型制度建构及其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综合运用理论阐释、制度分析和实证调查等方法,通过实证屯戍制度在云南边疆区域的嵌入与融合过程,借助屯戍制度的推行载体——云南国营农场嵌入、融合和融入三个不同阶段的功能方式变迁,分别阐释屯戍制度在边疆空间嵌入的路径继替:以空间示范为重要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改革的三十年,是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三十年,也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三十年。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一直关注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问题,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学习、工作、实
粮食,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生产丰收。文稿主要利用经济学方法,探求了我国粮食生产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份额。粮食,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生产丰收。文稿主要利用经济学方法,探求了我国粮食生产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份额。
从实体耕地的角度,创立耕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耕地发展权的内涵、权利束及其归属和收益分配方式,耕地发展权的价格组成及其评估方法与实际测算,耕地发展权的交易类型、交易方式与交易程序,交易平台建设等。从虚拟耕地的角度,创立虚拟耕地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虚拟耕地战略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粮食产品虚
本书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契约选择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运行机制研究及其政策设计的研究总报告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研究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运行实践出发,分析总结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不同契约类型,以及联合社的产生原因、产权安排、内部治理、运行机制、绩效评价、国外借鉴等,为我国相关部门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小冈村冲破了重重阻力,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小冈村的这一伟大创举。这一改革,解决了九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使他们逐步走上了小康路。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三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严重阻碍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严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