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结合《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最新要求,将全书内容划分为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大部分,涉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慈善事业与福利彩票、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11个章节。每章按照聚焦知识-放眼社会-体验实践三个环节,从民政工作的概念、特征、政策入手,强调民政工作的系统性、时
本书作为2022年成都市哲学社科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论坛重要成果展示,并计划将报送2023年四川省哲学社科成果奖评选。本书是国内系统讨论乡村生态社区设计的专著,立足于从全球化的视野下乡村生态社区形成和建设的文化背景、思想理念、学术脉络等进行梳理,对不同国情和文化背景下的乡村生态社区进行讨论,重点提出乡村生态社区的设计研究
作为国家治理的结构性指标,政府质量是促使治理制度良好运行的关键驱动力,发挥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基于政府质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书阐明了过程导向的国家治理运行机制和政治逻辑,综合运用大数据和小数据分析方法,测量转型中国的地方政府质量,并从生产机制、治理效能、微观基础和制度逻辑四个维度探究
本书在理论层面,系统阐述了参与式治理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思路、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演变、农村社区治理环境的变化等;又从实践层面,以具体村庄为例,阐述了浙江和江苏聚居性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参与式治理的方式。在具体实际案例中,主要从各职能部门的资金投入、指导与监督,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企业、社会组织带动村民致富等角度阐述当地农村
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乎个人幸福、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本书回顾了现有关于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的研究,并使用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当代中国家庭的居住方式和代际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当然重要。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研究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全面探索和分析了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本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与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逻辑关系,在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均等化的构想,旨在为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效途径和发展模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因其高度的经济自主性和巨大的产业聚合潜能,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综合挑战。本书内容包括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研究、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的理论阐释、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国家级新区的协调发展模式、国家级新区的开放发展模式、国家级新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取
这是一本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观察、思考、评述的通俗理论著作。本书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目标、路径和理论基础做了总领性论述,通过概念辨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由来及其意义。接下来,作者通过比对欧美、东亚等地区的乡村振兴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参考。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要做好顶层设计,本书从模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