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以“大山·家”为主题,根据6-7岁乡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下册由“美丽山村·我的‘家’”“请到我的家乡来”和“我爱大山家”等版块内容组成,让孩子们对“家”的理解由自己的小家扩展到村(家乡)这个大“家”。通过情境模拟、绘画、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美景,认识家乡的各种美味等,让孩子们建立对家乡农村的正向
《天道与人文:竺可桢给孩子讲气象与历史》是竺可桢先生关于气象学与中国历史变迁关系的科普小品文集。本书收录了多篇我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的科普文章,不仅有《大自然的语言》这样多次入选语文课本的科普短文,更有《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样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重要思路的传世名作,既有科普的趣味性又有物候学研究的严谨
本书主要内容是:以南京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中膨胀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对此类红砂岩进行膨胀率试验、膨胀力试验、收缩试验、失水试验、力学性质指标试验、现场膨胀率试验及载荷试验等系列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运用数学、力学及有限元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膨胀岩判别分类方法,建立了基于湿度应力场理论的膨胀红
本书梳理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磷石膏及其综合利用的科研成果,主要介绍了磷石膏来源、性质和危害,总结了国内外主流的磷石膏净化与无害化处理技术路线,深入分析了当前磷石膏在建材、化工、农业及其他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以及其高值化利用进展和磷石膏堆场管理与生态修复情况,并对磷石膏的利用前景和政策支持进行了展望,对磷石膏相关专利申报与
本书是世界海洋文化与历史研究译丛,其中的一本,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卫·坎纳丁,他编著的《帝国、大海与全球史:1763-1840年前后不列颠的海洋世界》就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一系列英国与海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考察,1807年废止奴隶贸易及1833年大英帝国内部全面废除奴隶制等问题。可以说,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十年来在极化雷达海洋遥感电磁散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粗糙海面形态建模、海面电磁散射全波数值方法与高效高精度计算、耦合多动力要素的海面电磁散射机理建模、海面极化雷达散射特性分析,以及理论模型在海面风场反演、流场海面雷达成像、海杂波特性分析等海洋遥感中的应用。本书的研究成果是
海洋不仅是国际交往的通道,也是值得深度文化研究的历史理据。该书借鉴历史学、人类学以及文化学和文学的研究方法,秉持动态的历史观和海洋观,深入阐述了海洋的历史化进程。编者摒弃了以历史时间顺序来编写的惯例,以问题为导向,相关论文聚焦某一海洋地理区域问题,从太平洋开篇,依次延续到大西洋。所选论文从不同侧面反映真实的和具有象征意
希腊文化和文学研究是海洋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六个案例系统地探索了真实的海洋与文学想象中的海洋之间的意义互动,在诸多主题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的洞见。把海洋作为边界来研究希腊人眼中的大海,来考察希腊文化和想象中各种各样的海洋文明和海上航行。于一系列仪式、艺术和诗歌研究之中探索希腊人对海洋的看法。本书堪称该研究领域的
全书分为4个部分:太平洋时代、纽带、文化与身份,“描绘了一个四维的太平洋,即岛屿和沿岸,大洋与航海”。对太平洋历史及其内涵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和探讨,清晰地勾勒出了太平洋数千年的历史脉络,并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不同的学者以各自独特的学术视野,解析了太平洋宏观的历史进程,阐释了太平洋历史进程中,环境、经济、科学、法
该书探讨了海洋对个体、群体及国家文化特性形成过程的影响,侧重考察了商业航海与海军对民族身份的塑造产生的影响。作者以英国海军为例,阐述了如何塑造了其身份的历史,英国的文学、艺术又如何构建了航海家和海军的形象。该书还考察了意大利和德国等具有海上军事实力和悠久航海传统国家的海洋历史与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作者从海洋文化与国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