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干福熹院士及其带领的科技考古团队多年来独创性的、科学的无损分析研究,首次探究了玉石的分类、成分及结构,以及中国古代玉器的材质和溯源,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数据;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各个时期古代玉器综合研究的结果;并介绍了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中外交流与文化发展。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内容包括
本书收录作者学术论文三十六篇,依据研究内容,大体可分为文字考释、文句解读;竹简编联、古书校读、古史校考和古器物研究等六个类型。研究材料上至甲从骨文、金文、战国简帛和古玺印,下至秦汉简帛,大体涵盖了作者二十余年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领域。研究方法上,各篇论文严格遵守将地下出土新材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
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是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本书以纪年事件的方式,并配以精美出土文物图片和文物保护工地现场照片,记录了长江三峡工程湖北库区1984~2010年文物保护历程。三峡文物保护是一项配合基本建设的典范工程,它以丰硕的保护成果凝聚了三峡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文化强国梦奠定了基础。
本报告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西部考古子课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根据以往在吉县的工作经验,结合地形地貌,对州川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发掘,调查范围为吉县县城以西、黄河以东、东城乡政府以南、柏山寺乡政府以北区域,地处东经110°29′13.4″(JF4)-110°40′36.5″(JQ1),北纬35°59′29″(JM11)-36°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5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岳麓书院藏秦简文字编》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陈松长主编,主要内容为选取已经出版的前三卷秦简中的简牍文字,以文字编的形式编辑出版.主要供书法爱好者和古文字研究者等使用。本书为上编,下编等后面三卷出齐后再做成文字编。
自古以来,我国即有勒石纪事的传统,或修房架桥,或惩恶扬善,或纪念亡故的挚爱亲朋,等等,都是了解先人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上海闵行地区历代碑刻消失的速度惊人,为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本书作者不辞劳苦,多方收集,汇成本书,共收集唐至近代碑刻资料200余篇,按年代先后分为唐宋碑刻资料、明代碑刻资料
本书主要发表了2012~2013年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发掘的重要遗迹,发掘面积1997.5平方米。遗迹有运河河道、两岸的河堤、两岸的石筑桥墩、河道中间的石板路、道路、建筑址和木船等。
本书由首届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青年论坛参会论文选编而成,收录论文50篇,内容主要涉及金文研究、青铜器及相关问题研究、先秦史研究三个主题,多围绕近年新公布的青铜器与金文资料、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历年纠结不清的难点问题等展开研讨。
本文集涉及早期夏文化、夏商分界与界标,偃师商城小城年代与性质,郑州商城亳都说与隞都说新证,对盘庚迁殷地点的想法,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