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山西”作为一项大型公益活动,多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经年累月的默默坚守到生死关头的芳华绽放,这些一个个从平凡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普通人,真实而亲切,温暖而朴素,他们用高贵的灵魂为物质社会点亮了一盏盏精神的明灯。《山西晚报》记者将这些故事汇集起来,展示普通人的大爱情怀,比如为了服务好为数不多的聋哑患者,医护人员买来手语
本书选取泰山文化及泰山周边市域内地方特色文化,旨在使读者从宏观上了解泰山地域文化全貌及多样化发展形态,以普及优秀泰山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并增强其深入学习和创新探索的自觉性。本书内容全面,依次从泰山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政治、先贤人物、泰山精神等角度阐发,并吸收了当代泰山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贴近时代,符合高职
本书主要按照时代脉络,以五个章节来展开对皖江典藏档案——安庆部分馆藏研究的内容。第一篇,以战国、两汉期间的青铜镜,来反映古皖典藏皖江文化的点滴;第二篇,以唐宋、元明时期铜镜、瓷器、碑刻,来反映安庆作为一个府第的往事;第三篇,以清代书画、瓷器、钱币、古建、碑刻,来反映安庆作为安徽省府都会在皖江文化上的萌动;第四篇,以民国
本书从7个方面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大观、中华传统思想、中华传统文学、中华传统艺术、中华传统生活、中华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医学,期望帮助读者建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构筑清晰的中华传统文化脉络,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本书呈现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以吴昌硕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通过对其绘画、书法、篆刻、诗文等方面的剖析,使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书稿约27万字,是目前对周贻白戏剧史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作者聚焦周贻白对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架构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重点选择了1936年至1949年戏剧史学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周贻白治中国戏剧史的三种观念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论述,并对周贻白的戏剧史研究形态进行了概括,以及从艺术形式角度考察周贻白的戏剧史学研究。
本书讲述了故宫、天坛、平遥古城、西递宏村、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历经600年风雨,作为中国曾经的政治权利中心——故宫,在其红墙黄瓦之下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天坛最初是谁下令修建的,体现了中国什么样的祭祀文化?有着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100多年前竟然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一两个世纪过去了
云南建水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享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建水古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它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经过12个世纪的建设,仍有50多座古建筑遗存至今。该书以现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代表性传统建筑聚落个体为切入点,通过精美的摄影图片与文字说明,向世人展示
本书稿是一部全彩画册,以图文混排的形式,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境内的4道隋明长城、23座古城堡、3座关楼、4座战台、169座烽堠。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书稿将中国古代的这一军事防御工程清晰、详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稿分为5部分:盐池县长城保护利用概述、厚重的盐池长城文化、历经磨难的盐池长城城堡、
宁夏有西周、战国、秦、汉、隋、金、明等朝代修筑的长城,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本书稿以长城与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翔实地介绍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分布情况、构筑组成、历史故事、影响作用等。书稿共八章:宁夏长城知多少、多民族“三交”的纽带、长城的构筑、雄关烽燧今犹在、长城古堡话春秋、守望长城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