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学术界首次对黑格尔的规范性理论作出解读的著作。本书超出了以“承认”为核心概念研究黑格尔规范性理论的研究范式,试图以《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为基本文本,以责任和行动为核心概念分别对黑格尔认知方面的规范性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规范性理论做出研究,从“黑格尔式的规范性理论”“黑格尔式的概念、判断与规范性”“从概念到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围绕战争责任和国家道歉的问题,日德两国国内与邻国之间都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冲突和争议。而在战争结束八十年之后的今天回看,德国反思历史的态度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赏,日本却仍不时陷入历史问题的舆论纷争。二者之间为何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异?作为出生于战后日本的德国思想史研究者,作者在本书中尝试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
商人意外破产丧命,剧院老板声誉大起大落,暗恋对象接受别人的求婚…… 1660年前后的阿姆斯特丹,青年斯宾诺莎在这座繁荣的城市中经历了诸多变故。 他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却又不得不用尽全力寻求生活的解药。 是对更高人性和完满幸福的想象与追寻,给了他巨大的安慰, 斯宾诺莎开始在思考和写作中治愈
本书讲述的是一些独行者对古典的别择。他们走上各自的学问之路,却没有随着惯性一路向前,不愿亦步亦趋跟从受到现代精神宰制的正统古典学术,反而对古典精神情有独钟,要独辟蹊径寻索真正的古典精神,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自己。无论是秉持爱希腊主义来抗衡历史主义古典学的德国古典学者,还是提倡语文学向哲学的转化来反对历史语文学的尼采,无论
本卷收录的四份文本《论一种全部哲学形式的可能性》《论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关于独断论与批判论的哲学书信》《论知识学的唯心论阐释》均为年方弱冠的谢林于1794至1797年间所作,这四份文本构成了青年时代谢林哲学构想的基础,也是德国唯心论的经典文本。在这四份文本中,谢林以敏锐的洞见系统总结了从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经
神话哲学是谢林的又一个纯粹创新,也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至于启示哲学则相当于这些思想在基督教阶段的延伸)。在这个宏大的构想里,谢林一方面依据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借助概念演绎,呈现出一个将所有古代文明囊括进来的一以贯之的历史进程。因此谢林的神话哲学既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人类意识的“逻辑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神话为例
本书是著名学者周国平研究尼采哲学的经典代表作,出版时曾引发轰动,帮助几代年轻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在书中,周国平将尼采肯定为一位不懈追问生命意义的人生哲学家。他指出尼采从上帝已死的事实,引申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号召,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追问人应当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以此为线索全面介绍了尼采思想的各个主题,包括
本书是周国平对尼采思想的系统研究,获中国社科院学术成果奖,成为国内尼采研究的典范之作,是了解尼采思想不可绕开的著作。 尼采以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了全面批判。本书澄清了尼采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包括透视主义、积极虚无主义、强力意志、永恒轮回等,廓清了尼采重建/扬弃形而上学的哲学创见,揭示出其
《生命与自由:法国存在哲学引论》是一部介绍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读物。书中首先上溯至帕斯卡尔,然后讲到马塞尔的思想,最后探讨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哲学。这一思路反映出作者思想和精神的某种趋向,即先是离开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然后走向有神论的存在主义,之后又离开现代存在主义,走向法国近代早期的更为原本的存在与生命哲学的思想。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