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系列论断,明确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法,是对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治理问题的一次重大探索,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经典力作。本书在
本书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毛泽东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进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毛泽东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毛泽东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为背景,联系经典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思想产生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发展阶段,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发展历程划分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探索以及全面部署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新机制、新发
深邃的历史感与体系化的历史观构成黑格尔哲学独有的特质。黑格尔深刻洞见了资本主义摧枯拉朽的内在力量,并立足时代特征对人类历史进行整体性反思。其在历史的本质性规定、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抽象与概括、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建构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根植于对人类历史实践进程的进一步具体考察与
本书收入了作者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开设的两个系列专题讲座内容。“历史上的哲学观”专题聚焦于中西哲学史上若干富有影响的哲学家,对其哲学观进行了考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演变史略”专题中,作者为突破既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传统诠释和编撰模式,采取了一种特殊视域,即从“哲学形态学”的视角
本书立足于中外现代化实践,以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为基础,以复杂性科学理论为分析工具,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原典阅读和原理回溯相结合、将加法与减法相结合、将内史与外史研究结合、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交织、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杂糅,就宏观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观论域的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微观角度的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中国化,做纵
剩余价值理论诞生150多年来,现代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实现方式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生产方式全球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造实践,迫切需要根据实践发展和理论自身的逻辑进程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书
《毛泽东诗词精读细品》一书是对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作品从创作背景、写作时间、创作地点、留存手迹、作者自注、发表过程、修改情况、诗句释义、典故出处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评点。既有宏观层面上对于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底蕴、欣赏偏好、风格特点、诗学主张、自我评价的介绍,对于毛泽东诗词的传播方式、普及过程、重要版本、社会反响、诗坛地位、
马克思的思想超越时代,但直接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领悟马克思的思想往往具有一定的门槛,那么阅读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著作不失为接近这位伟人、进入其哲学殿堂的有效途径。 本书作为开放马克思主义倡导者、《争鸣》(Arguments)期刊主编阿克塞洛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专著,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具有较大影响,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
本教材以毛泽东著作、党的历史上通过的三个历史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为基础,吸收了学界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本教材可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以及广大毛泽东思想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