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以符号学为分析工具对五色文化进行较为全面系统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天人合一”政治思维的形成机制、思辨特征、传播途径、实践形式、演变轨迹、社会影响、历史贡献与价值悖谬等问题,充实了“天人合一”政治哲学社会认同与制度实践研究的薄弱环节。全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揭示了“天人合一”政治哲学是如何借
本书旨在对应急管理领域的实操性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和总结。背景主要基于深圳市民太安风险管理研究院十年的探索和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六年的探索。在理论篇,主要对国家安全观的演进进行回顾,对组织、制度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四个方面进行理论总结,其中,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三个方面均为基于国家的公认的分类,中间少了公共卫生,
本书主要介绍了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共分十一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解析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探讨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主体的体制机制和社会动员两大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应急预案与公共危机的预警预测问题;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公共危机响应与应急处置,公共危机恢复与重建问题;第七章第
本书分为7章,内容包括:绪论、大数据环境下的情报学方法与技术体系、“物联网+互联网”双网协同的突发事件、面向资源架构的突发事件情报大数据集成、面向知识服务的突发事件知识组织、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分类分级的突发事件情报感知等。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世界体系的构成及其民族国家地位的著作。书中梳理了从普雷维什到全球化理论的思想演变,揭示了世界体系中“中心国”对“边缘国”财富掠夺、政治压迫和军事讹诈的秘密,考察了“拉美学派”“依附论”等试图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各种方案,指出了其失败的原因。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的早期,率先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通过“资本主
《国际行政科学评论》由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编著,是公共行政领域权威著作,在公共行政理论界和实践界具有广泛影响。本书主要关注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议题,每辑都围绕一个行政领域的主题进行讨论,主要刊载国际行政学界对该主题的最新论述。所收录的论文涉及比较广泛的领域,既有地方税收与财政、非政府组织
本书围绕党政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展开论述,重点阐述公共服务动机(PSM)、我国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既有研究状况,通过构思以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干部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方法,提出干部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本书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出发,对民族现象展开细致考察,深入剖析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基因,提出并比较了“公民的”和“族裔的”两种民族模型。作者总结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对一个“后民族”的全球化时代进行了展望。通过对西欧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奥斯曼多民族帝国的解体、泛非主义的兴起等重要历史事件的评
本书原为以赛亚·伯林1952年在英国广播公司第三套节目所做的系列讲演。他从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出发,讨论了近代著名思想家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以及人类历史的看法。在伯林看来,除了迈斯特是人类自由的公然反对者外,这些思想家都对人类的自由持肯定态度,但他们对自由的理解,却导致了反自由的历史后
本书稿共分为七章,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将文本分析如何在政策分析中应用作为研究的中心议题,力图架通抽象理论研究与具体政策文本之间的桥梁。在理论价值方面,主要聚焦通过政策文本分析获得客观的、可重复的、可验证的政策工具、政策变迁的规律的研究方法与路径。在实际操作方面,着重从政策文本分析如何推进进行了目标设定、操作路径等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