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出版少数民族语言会话读本,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意义非凡。本书从少数民族语言角度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字以及风俗习惯,每天一句,每本366句。这是每个少数民族对外宣传的“名片”,有利于我国文化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
藏语研究和藏语信息处理研究在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因为藏语在汉藏语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藏语历史悠久,文献资料丰富。在信息化时代,藏文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使用,使藏语研究有了新的内涵,不但要继承发扬传统语法研究,还需要研究藏语方言、古代藏语、藏语发展状况;也要开展藏语的分词、词性标注、知识挖掘、信息检
本书是对西夏文造字模式的初步探讨。在吸收前辈学者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西夏文字的造字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汉式和藏式。书中首先细致梳理了传世西夏文辞书有关字形构造解说的模式,并总结了其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作者借鉴汉字的六书理论对西夏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得出“会意、形声、转注、反切”4种造字方法是西夏文字形成的
本书主要以西双版纳傣语四音格为语言材料,运用结构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以及浑沌学等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傣语四音格的特征和功能,论述了傣语四音格的语言性质,探索了傣语四音格与傣族文化的关系。本书包含三个不同层级的研究,前一层级的研究是基础,后一层级的研究是深化。傣语四音格的特征和功能是对客观语言现象的梳理和总结;傣语四音
本课题以新疆哈萨克族语言使用变异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为指导,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巴里坤、木垒等地的哈萨克族人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使用变异状况及内部及外部等因素对该民族语言生活的影响,以及该民族未来的语言使用和演化趋势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及讨论,并对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