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成方切用》编者吴仪洛氏取《医方考》《医方集解》两书加以增改,得古今成方凡一千三百余首,逐方解释制方原意,列述加减之法,使读者既知规范,又审时宜,以求通变适用,而无拘执之弊。《100种珍本古医籍校注集成:成方切用》共14卷,卷首冠之以“方制总义”及“《内经》方”,从第1卷至第十二卷,每卷各分
山药为常用中药,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服用历史,也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四大怀药专著系列:山药专论》共分8个章节,分别对山药进行了药材来源、栽培、本草记载、炮制加工、化学成分、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理活性、临床研究的全面综述,在遵循原文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对每一研究部分重新进行功能分类,以
《四大怀药专著系列:牛膝专论》分7个章节,分别对怀牛膝进行了药材来源、本草记载、炮制加工、化学成分、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理活性、临床研究的全面总结。为方便科研工作者的使用,《四大怀药专著系列:牛膝专论》在忠实于原文献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每一研究部分进行了全新的功能分类和编排。论著共查阅了古本草57部,参考了122
《联袂药性赋白话解》将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药物200余种,以药对的形式,编成歌赋,读之可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在每条歌赋之下,对药对中的每一药物,除分别讲述了其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范围外,而且对药对之间两味药物的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的论述。由于每味中药不仅只有一个药对,因而在歌赋中,除对主要的药对进行讲解外,对与之有关的其他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据初步统计,目前中药种类已达12800余种,然而临床上经常使用者不过数百种,而具有代表性、经常组方程应用于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药,则可精选至百余种。为此,我们精选了100余种中药,兼取古今实践、研究之精华,着眼于实用,编写了这本《临床
《常用中草药材全图解》主要包括中药历史、四气五味、升降浮沉、配伍、命名、炮制以及各种中药的介绍,共介绍常见中药131种,从别名、功效、性味归经、使用宜忌、用法指导、药材性状、主要产地多方面解析每一种中药,普及中药知识。
本书使用说明:[适用人群]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患者。[治疗原则]食疗与理疗为先,外敷与内服并行。[主治病症]肥胖症、慢性胃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贫血、慢性肝炎、偏头痛、失眠、慢性鼻炎、口臭、牙痛、狐臭、乳腺增生、痛经、产后缺乳、宫颈糜烂、早泄、慢性前列腺炎、湿疹、青春痘、遗尿、辅食
一味中药,多种疗效。为了让女性朋友们更多地了解本草、善用本草,我们编写了这本《本草纲目中的女人养颜养生经》。满江和易磊主编的《本草纲目中的女人养颜养生经》设计大方典雅,模块内容针对性强,实用性高,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结合古籍和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通过对本草的药性、功效主治,应用指南、美容食方等多方面的解析,让你在了解本草的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临床中药炮制学》内容简介为:全书正文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第1-5章为总论部分,第6—14章为各论部分。总论论述了临床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中药炮制的基础理论和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各论按照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具体介绍常用中药炮制技术,并以法带药,列举了近20
中药发酵炮制学是中药炮制学的新兴交叉分支学科,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酵炮制学》详细介绍了中药发酵炮制学的形成、发展及应用情况。全书共分九章,主要包括中药发酵炮制技术、常见中药发酵炮制品、现代中药发酵炮制研究与应用、中药发酵炮制品质量控制等。《中药发酵炮制学》将传统的发酵炮制技术与突飞猛进的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