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两位主人公。第一位主人公耶律楚材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大学者。他出身契丹贵族家庭,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后跟随成吉思汗,经常提出有益的主张。耶律楚材的许多政治举措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生产方式。他还用儒家文化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变为和平的盛世,使中原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
本书讲述了冯太后成长过程对她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与她的各种关系,从而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北魏图强的历史画卷,从中不难体会到这个强势的女人是如何将个人生活融入内外政治,历练成为传世的一代明后。
本书以李白人生的经历为主线,穿插了他在每一个人生阶段的诗歌创作,力图描摹和还原一个有悲有喜、有笑有泪、纵酒高歌、恣意挥洒的李白。打开本书,一个携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狂放之姿,“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喜悦与激动的李白正从盛唐的喧嚣浮世中穿越时空向我们缓缓走来,读者可与他进行一场心灵上的交
本文集内容包括6位中国光伏界先驱者和开拓者的回忆录、口述史。全书主要内容有6章,配有几十幅精美插图,通过6位传主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情回忆,以赞颂”太阳”和光伏产业为主轴,抒发他们从事光伏产业研发的艰辛历程、革命激情和不懈追求,充满正能量。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光伏发展历史的宝贵的口述史,印记着我国光伏行业”从0到1”的发展
钱穆,是一位从无锡走出去的一代学术大儒和国学大师。相对于钱锺书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钱穆生平与学术的研究稍显沉默,特别是在无锡几乎无人在做专门研究。作者拟从钱氏及有关人士的回忆文章及档案资料入手,“带着温情与敬意”,爬梳整理,形成《钱穆与同时代学人》一书。本书着重叙述钱穆与胡适、顾颉刚、傅斯年、陈寅恪、汤用彤等二十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易懂、充满故事感的文字,配以大量与白居易相关的古代经典绘画的图片,为广大读者讲述白居易的成长背景、仕途经历,文学成就和思想人格。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出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省),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明朝嘉靖年间倭患愈演愈烈,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肆意杀戮,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致使农田荒芜,城镇丘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戚继光出生将门之家,有感于国难深重,年少就立志消灭倭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他加强训练部队,巩固山东海防,使倭寇不敢轻易进犯山东。
本书主要叙写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俗称“刘氏三杰”)的故事。刘氏三杰是二十世纪时代风云中孕育出的中国文化名人。从五四运动前夜到八十年代的历史跨度中,三兄弟忧国忧民,前赴后继,追求真理,是炽烈的爱国者,他们以科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呕尽毕生心血。刘氏三杰的道路体现了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全书对杨昌济出生时的时代思想背景、家族背景、变法思想等进行深刻解读,着重分析杨昌济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特别之处,以及他在中国近代传播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贡献,揭示其为何能够成为新民学会精神导师的原因,分析他在长沙之所以能够培养新民学会的一大批人才的原因,除了其先进的思想之外,还与他的高明的教育手段分不开。论述
本作品是著名记者、“华文好书”发起人、腾讯网文化中心总监张英的文学访谈合集,收录了其与王蒙、金庸、陈忠实、贾平凹、刘震云等知名作家的访谈。这些访谈历时二十余年,汇集成册,颇具规模。访谈的内容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围绕不同的文学大家,就阅读经历、文学经典、创作心路、写作的方向与选择等话题做了深入的讨论。于专业的评论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