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1936年12月—2014年9月27日),祖籍江苏,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宁夏的一张名片”。本书稿以张贤亮文学活动为经,以年、月、日为纬,全面、翔实地记录张贤亮一生的重要作品、获奖情况、创作经历、思想观点等。书稿的主要内容包括张贤亮的生平,如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人生轨迹,创作历程及作品的出版、发表年份,重要文学
本书是“问学”丛书之一种,收录作者在问学、工作中所知所遇的前辈学人以及出版人的事迹,不仅是作者的问学记录,也可为当代学术史、出版史提供相关史料。共收录文章25篇,分为三辑,一辑记录施蛰存、程千帆、周劭、钱伯城、杨勇、吴敬琏、罗宗强、傅璇琮等先生,二辑记录重要典籍的出版经历,如《陈寅恪文集》《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宋词赏析
本书以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及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为理论依据,探究中国与朝鲜半岛近现代文学之间的渊源、流传、接受的相互关系。中国与朝鲜半岛近现代文学关系是东亚文学关系的重要代表,大体经历了“疏离”“对话”到“回归”的演进过程。本书首先对朝鲜半岛文学转型中的“中国影响因素”进行辨源析流式的阐释,其次从“同轨镜鉴”的视角
本书收录了《从生活到文学——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审美探究》《由“文质彬彬”看铁凝散文的文化传承意义——铁凝散文简论》《山东作家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山东女作家群和青年诗群为例》《先锋与传统的融合——刘照如小说叙事策略论》等文章。
《春温笔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论文类编》是作者的论文集,精选作者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分类编订。主要分为鲁迅研究专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专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教学研究专集、当代作品评论专集。每一部分选取了代表性论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本书具有较高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与老作家王蒙的对话,与诗人、评论家陈超的对话,与评论家王力平的对话。在这三篇主要的对话文章之下,分别收录了作者与该对话主题有关的的评论文章。其中与王蒙的对话讨论了王蒙的创作思想和相关作品,与陈超的对话则将铁凝、莫言、刘震云聚合在一起讨论,与王力平的对话则梳理了河北当代小说史。文
本书收录了十二篇对话文章,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当前文坛热点的讨论文章,包括城市文学、生态文学、女性书写、非虚构、乡土文学、文学破圈出圈等问题;另一类是关于文学理论新变的对话,包括叙事、结构、抒情、语言、现实主义等。这些对话文章大部分在公开刊物发表过。这部书最大的特点是结合文学理论,将当前热闹非凡的文学现场出现的一些潮流
本书是广东青年评论家陈劲松的文学评论结集,既有对单个作家及单篇作品的具体评述,也有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文艺思潮的总体把握,尽可能展示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所论对象,大多是当下活跃而知名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迟子建、苏童、李敬泽、双雪涛等,对广东本土作家尤为关注,如王十月、王威廉、郑小琼、塞壬、蔡东、徐东、谢湘南等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24)》将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唐代文学研究界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囊括其中。主要内容分为一年记事、会议综述、一年研究情况综述、新书选评、问题研究综述、港台及海外研究动态、盛德清风、索引目录等栏目。它的特点是力求全面地反映海内外本年度研究唐代文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它也以开放
本书是一部学术专著。“山居”是元代文学、绘画领域出现的高频词,是元代诗歌、散文、散曲、词、绘画等文艺形式主要的艺术母题之一,反映出元代士人风雅精神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元代士大夫休闲文化景观的多元镜像。本书以“山居”这一元代文人喜闻乐见的话题为切入点,通过山居诗、山居散曲、山居画三个文艺载体来深入挖掘元代的休闲文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