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戈壁》是一本散文随笔集。阿拉善台地以南,河西走廊之北,是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一条河流犹如锋利的刀刃,切割开浩荡的戈壁。弱水河畔,李陵由此出塞,王维于劳军之际,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色戈壁中的胡杨与红柳,生民与遗迹,军事和大风,多少年日升月落之下,多少代人的生活隐秘而又纵深。青
本书为徐志摩的作品集,精选其经典诗歌与散文四十余篇。书中收录了《翡冷翠山居闲话》《印度洋上的秋思》等海内外游记名篇,以及《为要寻一个明星》《月下待杜鹃不来》等抒情诗作,多维度呈现徐志摩的恣肆才华与深邃情思。其诗歌和散文题材广博,行文洒脱不羁,语言瑰丽绚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生动展现了徐志摩融贯中西文
本书是近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选,精选了朱自清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百余篇,既包含《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也收录《论气节》《论雅俗共赏》《论气节》等针砭时弊的评论随笔。这些作品寄托着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娓娓动人。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风
本书由余秋雨先生亲自作序、甄选篇目、全新结集出版而成。全书分为四辑:路记逸思自己心碑,收录了余秋雨代表作《文化苦旅》中的经典篇目《都江堰》《道士塔》《抱愧山西》《风雨天一阁》等,以及其近年来的散文新作《天地元气》《门孔》《我和妻子》等共56篇,另附余秋雨序一篇及余秋雨文化档案。这些篇目全面反映了余秋雨多年来文化、文学以
《相逢可曾是故人》是作家裘山山的一部精选散文随笔集,收入其创作的散文作品三十篇,共十万余字,分为追忆故人萍水相逢读史札记三辑,既有她与周涛、刘静、徐贵祥、朱苏进、林那北、潘向黎等作家的交往,又有她对文天祥、瞿秋白、杨绛、王春翠等人的重新打量与沉思,还有与她擦肩而过的普通人的故事,于朴素流畅的语言中流露出浓厚的真情和真实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是丁立梅写作生涯里程碑之作,总销量超120万册。从初版到如今的十五周年纪念版,持续以温润细腻的文字,治愈无数读者心灵。十五年时光淬炼,近百篇美文尽情彰显丁立梅特色的自然生活写作风格,满载旧时光的深情、人间点点滴滴的暖意、平凡人的真挚故事与四季流转的自然诗意。此次十五年纪念版全面改版升级,作者倾力参
《先生素描》写学问大家、当年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三陈(陈痩竹、程千帆和陈白尘);写给丁帆带来求知启蒙的扫地僧一样的图书馆管理员;也写专业外的大众也熟知的先生们:范伯群、何西来、刘绍棠、潘旭澜、钱谷融、孙中田、汪曾祺、王德威、王富仁、许志英、叶子铭、叶至诚、曾华鹏、章培恒、邹恬…… 其中许多先生已
本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解读《聊斋》的文化随笔。在本书中,作者对《聊斋》的文本特点、文学价值、人物性格、故事特色等进行了精彩评析,从《聊斋》隐喻的文字和内容线索中,寻找历史的草蛇灰线,剖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捕捉描画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悲喜哀愁,以及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并从人性和道德的层面进行了深度挖掘。可
《云朵的道路》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蕞新随笔集,全书共收录十篇文章。格非从对《包法利夫人》《左传》等一众世界名著的解读出发,结合人生经历与阅读写作随想,谈焦虑、谈情感、谈道路,恳切畅谈当下年轻人的困惑。 面对规则与体制,个人选择还有没有意义? 在崇尚情绪稳定的时代,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有错吗? 如果人生没有
梁晓声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著名作家。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以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和出色的文学创作成就,见证着新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被誉为时代书记员平民代言人。 《写给亲爱的同志》是一本散文集,属于梁晓声说人说事说人生书系中的一卷,收录了《花儿与少年》《孩子和雁》《课桌课椅》《儿子、母亲、公仆和水》等记录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