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子山海拔4410米的苍茫高原,这里空旷、寂寥、荒无人烟,却成为科学家们对话宇宙、破解宇宙线起源谜题的重要场地。拉索观测站怎样捕捉空气中的宇宙线?怎样绘制一张张精密的宇宙地图?高能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曹臻老师带领我们以拉索为中心科普宇宙的知识,记录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建立的前世今生。拉索凭借高海拔伽马天文、宇宙线的
本书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介绍了螺旋波等离子体的基础知识,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了用于螺旋波等离子体放电特性研究的实验诊断技术,对螺旋波等离子体中的许多复杂物理现象给予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全书共5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螺旋波等离子体的特性、应用和研究进展。第2章着重讲述了螺旋波等离子体的
本书介绍了我国新一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及其探测器北京谱仪(BESⅢ)束流管系统,主要内容包括:BEPCⅡBESⅢ束流管系统的设计;交变辐射热负荷下束流管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辐照和冲刷腐蚀耦合作用下束流管关键材料铍的冲刷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研究;辐照作用下束流管支撑法兰关键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
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标记、高灵敏度、可实时检测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健康与安全、医学诊断、药物开发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本书以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优化为出发点,以多层介质、金属等复杂结构的传感器为例,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建模问题、检测方法中的数据分析
分子的动态结构和反应机理是分子科学的前沿和基础。本书系统介绍了运用新的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研究气相、液相、固相及表界面分子体系的结构、动态性质、激发态过程及其反应规律。介绍了新的结构测定与模拟方法、化学反应微观动态学,揭示了分子体系的稳态与动态结构与性能关系,形成新的分子反应理论,为分子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创新提供物质
金刚石对顶砧(diamondanvilcell,DAC)的极端温压环境下,目前已经实现了物质动力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的原位测量,获得了有关原子排列结构、晶格振动模式、电子能级结构等物理学参量,为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诸多领域提供重要数据和科学规律。若能在DAC内实现力、热、光和电等全部物理量的原位探测,势必
本书针对复杂动力及武器装备系统中涉及的强瞬态非平衡蒸发和冷凝过程进行探讨,从基本理论出发,讨论了微观层面上的分子动力学特性、介观尺度的玻尔兹曼方程和宏观尺度的解析解。本书首先讨论了复杂系统中包含非平衡蒸发和冷凝的强相变过程的特征,并从分子动力学和玻尔兹曼方程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之后讨论非平衡效应对相界面特性的影响规律,
蒸发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整个自然界维持运转的原动力。基于已有的知识,我们知道蒸发是一种液-气表面相变,任何温度下都会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液体分子从液体表面脱离,同时还吸收了环境中的热量,这显然是一个热力学问题。我们也知道,不同的流动状态(如搅拌)也会影响蒸发的快慢,这意味着蒸发也与流体力学相关,事实上这也是目
一块金箔如何彻底改变我们对原子的认识?热气球在宇宙线的发现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操纵不到沙粒一万亿分之一大的粒子?大型强子对撞机预备阶段的实验如何导致万维网的发明?在《迷人的粒子》一书中,加速器物理学家苏西·希伊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他们通过天才、坚持和运气,进行了改变历史进程的实验。从偶然发现X射线,到试
本书共15章,内容包括:自旋态和自旋极化、密度算子和密度矩阵、张量矩的转动和角度依赖性、自旋粒子核反应的描述、分波展开、带电粒子与中子引起的反应、极化H和D离子源和靶、光抽运极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