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基地。本书基于作者团队十余年来持续研究,全面论述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厘定了多期次镁铁-超镁铁质岩、花岗岩的侵入岩浆序列;较深入系统解剖了矽卡岩型、斑岩型、高温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等不同成因类型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不同地质时段重
本著作是“海南省乐东县抱伦金矿接替资源勘查”等项目的成果总结:矿区内新发现的岩脉为变基性岩脉和花岗细晶岩脉,其中细晶岩切穿含矿石英脉及变基性岩出现矿化,其金-中粗粒石英阶段、金-硫化物-细粒石英阶段金矿成矿的主要阶段,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NNW向右旋剪切带,它是金矿重要的控矿、导矿和容矿构造。成矿物质主要源自于花岗岩
《海南省重要矿产预测研究》是“海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专题成果之一。以多年以来的矿产数据为基础,完成了本省单矿种矿产预测和省级汇总研究分析。本书以Ⅳ级成矿区带为单元,对海南省重要矿产预测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省内Ⅳ级成矿区带地质背景、矿产、物探、化探以及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为基础,建立了重要矿产预测评价模型;将同一空间
本书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对海南省铁、金、银、铜、铝、铅、锌、钼、钨、磷、锰、硫、萤石、重晶石、稀土等15个国家重点矿种以及本省具有资源优势的锆英石、钛铁矿、石英砂、煤炭、油页岩等5个重要矿种的矿产类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特征、成矿背景、成矿作用,以及物探、化探、遥感和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分析研究,总结
在全面收集和整理截止2006年底的海南岛地质资料,尤其是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技术要求》,划分和总结了海南岛沉积建造组合及其特征,分析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阐明了沉积建造组合与成矿的关系,分阶段划分和研究了构造古地理单元及其特征;划分了火山岩和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论述了岩石构造组合特征
本书是“海南1:5万东方县、感城、板桥、莺歌海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总结。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10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2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建立和完善了研究区多重地层系统;结合野外接触关系和锆石U-Pb测年结果,共划分出7个侵入岩填图单位,对其岩浆-构造演化背景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研究区北部高坡岭水库一带新发现一套中
本书是对20多年来北京市地裂缝调查、监测、研究、防控及其与工程结合应用的系统分析总结,涵盖了北京市地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发育历史与现状;北京市地裂缝勘查和监测方法的原理;北京市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规律;北京市地裂缝研究工作与工程相结合的应用案例。
近年来,稀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白云鄂博Fe-REE-Nb矿床是我国已知最大稀土矿床,亦是世界上主要稀土元素产地。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3)数据,2012年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6.4%,中国目前拥有全球稀土储量总量55%,而中国80%以上轻稀土(LREE)资源分布在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Fe-REE-Nb矿床自
本书对沸石制备过程可控参数、沸石生成机理、吸附性能及机理等进行研究;以高硅、低铝的油页岩灰和低硅、高铝的粉煤灰作为原料,通过改变油页岩灰与粉煤灰的混配比例,调控合成原料硅铝比,优化沸石孔径结构,制备油页岩灰/粉煤灰复合型沸石,有效提高了对重金属镉的吸附性能。本书主要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参考书,以较为通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介绍了气候科学在19—20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区域内的起源与发展。作者从奥匈帝国社会和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奥匈帝国的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为何曾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气象学和气候科学研究。作者发现,这些行动的背后都是为了满足一种政治和社会需求。19世纪,民族主义浪潮席卷欧洲,对于奥地利帝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