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集我国33科194种有毒有害植物,其中有毒植物(毒草)174种、有害植物(害草)12种,既有毒又有害植物8种。收集范围不仅限于我国分布的乡土种,也包括少量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图谱主要介绍了每种常见毒害草的拉丁名、别名、科属、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毒性部位或有害部位、毒性成分与危害、毒性级别和用途等方面内容。重点突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香椿的历史文化、保健功效、营养和风味成分、食用方法及重要产区。第二章分析了香椿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机理及香椿贮运的影响因素等。第三章介绍了本团队在现有的香椿采后物流保鲜与贮藏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第四章介绍了盐渍香椿、香椿酱等产品的加工技术及其贮藏品质的控制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了建设香椿深加
本书是在对近年西藏哲古错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的大量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并结合分析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编撰完成。内容包括哲古错自然环境概况、水环境和水化学特征、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哲古错土著种高原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异尾高原鳅生物学特征、哲古错渔业资源保护策略等多个方面。书中内容综合反映了近一时期有关哲古错鱼类资源与环境调
本书是一本系统的、阐述猩猩自然史和饲养管理全过程的实用工具书。从猩猩的进化分类到生物学特性、生活史、社群管理、生育管理、训练与丰容、营养、展区设计、保护教育、医疗护理等动物园饲养猩猩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论述,并有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穿插其中。书中还有很多实例,对动物园圈养猩猩日常饲养管理的具体指导和参考具有实用性意
本书内容涵盖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基本知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体系、标识管理、实验活动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个体防护、良好工作行为规范、实验动物管理、菌毒种/样本管理、实验室设备配置与运行维护、消毒灭菌、废弃物处置、实验室记录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安全保卫、应急处置、生物安全文化等内容。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山东省试验研究和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该技术在各地推广示范情况,对种植主体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以图解的形式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展及推广应用情况、主要种植模式、品种选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机械收获技术等。
本书主要包括:揭示了耕作方式对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探究了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有机碳影响的微生物学机制;系统研究了不同耕作管理方式下肥料氮在土壤不同形态氮厍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分配与去向;明确了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磷组分及其含量特征;阐明了保护性耕作对生物(微生物、线虫和大/中动物)群
本书在系统的总结课题组农科人才培养成果的基础上,溶入国内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新农科人才培养论与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我国农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新时代农科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新农科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目标与规格,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典
本书共分4篇。谋划篇从办会理念入手,介绍了园博新使命、展园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特色;创新篇从住建行业新科技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园博园建设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特色篇重点从园林文化艺术的角度,介绍了各参展展园的造园特色和“四新”应用实例展示;可持续发展篇从展后运营的角度,介绍了园博园特色举措。
本书共分五篇:历史文明、文化艺术、绿色生态、科学技术、时代精神。主要内容包括:“长江”和“扬子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长江之源在哪里?徐霞客的贡献是什么?长江与黄河这两条“母亲河”有什么“性格”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