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谈孔子·孟子·韩非》是任继愈先生撰写的关于孔子、孟子、韩非三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合集。含《孔子》、《孟子》、《韩非》、《孔子的仁》、《韩非哲学的性质》、《韩非政治思想中的几个问题》等。
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挖掘与分析,展现了儒学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儒学为人们在生活中找到美和价值的导向,而生活又让儒学在日常之中充满生命力与活力。只有扎根在生活之中,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才能生机勃勃地传承与发展下去,人们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充实与丰富多彩。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
儒教是教说”是中国*近三四十年来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创新学说。它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质以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以丰富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深刻的分析、流畅的语言叙述了儒教从产生到消亡的历史,揭示了儒教的神灵系统、祭祀制度、教义教理等从创立、不断完善到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阐明了儒教与儒
河洛文化,就它所产生的地域而言,是以黄河与洛水为连线,向四周辐射的广大中原地带,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秦晋、燕赵、齐鲁、荆楚等的周边地区。它北控幽燕,南引江淮,西吞秦陇,东吐河下平原,有所谓“天下之中”(见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国”之源(见西周《何尊》铭文),成为古代中国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尤为优越。《河洛文化与中国
朝鲜半岛是域外最早接受儒学的地区,大约在秦末汉初,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就已经传播到朝鲜半岛。本丛书收录了金宗直、赵光祖、李滉、李珥、奇大升等朝鲜古代著名儒家学者的文集29种,按照作者年代先后顺序编排,从高丽末期“承上启下”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李穑的《牧隐文稿》,到近代思想启蒙家崔益铉的《勉庵先生集》、《勉
中国本土经学教育自有一整套教育思想、方法、内容和经验,诵读是诗词歌赋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文言又称雅言,诵读文言又称雅音、吟诵、吟哦等。章黄文脉、南金书院文脉松斋张本义先生强调,“口耳之学”是中国固有学术的特征之一,吟诵正是这种口耳之学的凭借——吟诵不同于一般的声乐艺术,更承载着广泛的文字、语言、音乐、文学、历史、教育等诸
本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等十四卷,记录了孟轲的言行,集中表现了孟子的哲学、政治、伦理、经济与教育多方面的思想。
本书由五十五篇独立成篇的论文集辑而成,主要阐述了韩非以君主专制主义为基础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制思想和主张,以及其进化历史观和讲求实际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