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面与谜底》是作家王颖的文学评论集。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作者对于新媒体(网络文学)的持续关注与跟踪研究。由于深知网络文学现状,同时对纯文学也很熟悉,王颖在书中展开了许多“冷思考”,提出“全民写作”时代的许多新话题。
施议对教授热心教育和文化推广事业,常于各地讲学。其讲演大至二十一世纪中国词学建构的思考,小至诗词欣赏与写作的技巧介绍,都十分精彩,备受欢迎。他的《新宋四家词说》、《形下之思与形上之思》等多次演讲,已被超星学术视频收录,供大家在线观看学习。《学苑效芹(施议对演讲集录)》为其讲演底稿,且经过施教授的精心修改,观点*为鲜明、
《濠上偶语(施议对学术随笔)》收入施议对先生的学术散文20多篇,分为四辑。其中,**辑收回忆师友的散文:《瞿髯翁治词生涯侧记》、《一代学人吴世昌教授逝世十周年祭》、《子臧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师道与父道——怀念我的老师黄之六先生》等。第二辑收入学术随想:《文学的位置》、《文学的承载》、《旅美小札》等。第三辑收学术思考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
《增订昭明文选集成详注》系清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一书的增订本和增补本,补订者及校刊者分别为清陈云程和吴天爵。此书刻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内容上汲取了清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的全部评论资料。此书汇集了杨慎、王世贞、张凤翼、邵长蘅、何焯、沈德潜、浦起龙、邵晋涵等明清两朝的著名学者三十八人有关《文选》的评论文字。其
《新文学评论(53Vol4No3)》》所创栏目主要包含: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田耳;诗人档案·晴朗李寒;新文学史家访谈录·范伯群;珞珈论坛·校园文学再思考;刘醒龙研究专辑(三);批评前沿;湖北文坛微观察;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学术交流等。
他首先是文化领袖,其次才是政治领袖。章士钊说:“陈独秀是天生的领袖。”蔡元培说:“近代学者人格之美莫过于陈独秀。”胡适说:“陈独秀是终身反对派。” 本书不同于陈独秀的政治传记,侧重于研究陈独秀的文化思想与实践。作者认为,陈独秀首先是一个文化领袖,并以此为出发点,系统探讨了陈独秀的文化成就。导言总领全书,对文人陈独
《唐代关中生态与文学》以文本为基础,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唐诗中的柳树、桃花、杏花、牡丹、桐树以及白鹭、黄莺、乌鸦、萤火虫等典型动植物生态意象加以解析;留意关中节令以及春风春雨、秋雨秋风等气候生态在唐代文学中的书写;对华山、骊山、终南山、沪灞等关中山川生态意象进行个案阐释。全书或总览全绘,或条分缕析,从宏阔处观总貌,于幽微
昝风华著的《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将先秦两汉文学置于风俗文化的视阈下加以观照,对其面貌、特质和发展规律提出较多新见。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固然受到过当时正统文化的重要影响,但也时时处处会受到风俗文化的影响。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及其创作活动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联,先秦两汉文学的发
中国当代文学在向全人类的智慧开放的过程中,既要“驰想天外”、汲洋润中以寻求新知,需有“思接千古”、汲古润今的清醒立场与审视态度。事实上,当代文学潜藏着中国文学的传统根脉和艺术审美的古典因子,与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古典美学、古典文论有着不可割断的血肉联系,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至今鲜见严密的学理阐释和雄辩的科学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