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渊博的、别具一格的论述,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牛津西方音乐史》。这部超一流五卷本作品的每一卷都通过对经典作品的代表性取样,阐明了形塑、引导西方音乐史上重要时期的主题、风格和潮流。 在第三卷《19世纪音乐》中,塔鲁斯金将带领读者纵览这一辉煌世纪的音乐发展全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第三卷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和细腻的音乐分析,带领读者纵览19世纪的音乐长廊:贝多芬与罗西尼的辩证对立,歌剧的浪漫主义转型,舒伯特、帕格尼尼与李斯特等艺术大师的崛起,歌剧双雄瓦格纳与威尔第,以及
《词曲艺评魏德泮文艺评论选》收录了一级作曲、词作家、文艺评论家魏德泮先生的文艺评论文章若干篇,不仅包含对音乐历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方面的评述,还有作者多年在词曲创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集中了他从美学层面对音乐文学的深度研究思考。内容包含五部分:歌剧、歌曲评论;歌词、词作家评论;《词刊》连载文章;专著、人物、活动评
本书围绕江苏的九大民间歌舞,从历史成因、艺术特征和当代传承三个维度展开叙述,对相似舞种也有相应说明,还对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小舞种进行了补充。
本书是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的一本音乐评论集。侯麦曾受邀在一个法国知名音乐广播节目里讲莫扎特和贝多芬,由此生发而撰成本书。身为导演的侯麦以其崭新独特的眼光看待音乐,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方法应用到音乐领域中。书中谈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激动人心的古典音乐作品,映照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从主题、调式
本修订版延续第一版整体风貌,分为原理篇和历史篇两部分:“原理篇”系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重点阐述音乐美学的基本概念,呈现理论的完整体系。“历史篇”系音乐美学发展的简要历史,分中国部分和西方部分两个单元,旨在通过对音乐美学史上一些重要命题、问题和流派的梳理,较深入地介绍音乐美学的重要理论及其来龙去脉。同时对以下几方面做了主
本著作为四川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毕业论文。它主要基于中国民歌自身的传统和基本特点,在事件史和现象史的理论视角下,展开了从1918年“歌谣运动”一直延续到当前(即2018年)整整一百年的问题发掘和历史探索。 全书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对中国民歌百年演变进程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及学理架构的探讨。第二章到第六章共四个时段(
《川西藏彝走廊民间传统音乐选点调查与研究》由唐进等著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简约主义音乐”与“后简约主义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特点、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当代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研究和分析中国、美国,以及欧洲等国家现当代作曲家的作曲技法、音乐风格以及作品中包含的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的运用,并结合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与作曲家们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阐述作曲家们的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
《高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由赵严,许多,郎立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