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世纪开始,奥斯曼即将崩溃的看法便已经出现,可这个兴起于14世纪的帝国却比同时代的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长寿,当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都先后逝去,它仍然是一个横跨三大洲大国。与一般帝国的快速陨落不同,奥斯曼从衰落到灭亡的过程缓慢而持久,经历了长达三个世纪,它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走向终结。那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衰败的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列强的势力瓜分以及不同派别阿拉伯部族的利益冲突中彻底崩溃,而现代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正是那场帝国崩溃引发的漫长余震。一系列新的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而这些新兴国家的政治体系不成熟、经济基础摇摇欲坠,宗教冲突频发,百年来纷争不断。 本书如一部穿越时空的中东游记,以百年中东历史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清代中国留学生在日的学习生活情况。本书共分6章,主要围绕语言文化交流展开,第一章介绍了首批赴日留学生留学的过程,第二章介绍了留学生教育机构宏文学院的设立过程,第三章介绍了宏文学院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第四章介绍了近代日语教育的诞生,第五章介绍了留学生在日生活时遇到的困难,第六章介绍了留学热潮的结束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研究文献为基础,将“全球同构”“激进的复古”“世界性的沙文主义”等新的组合概念作为主题论点,从全球化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作为区域性变革的明治维新。
10世纪初,如同呼应唐朝灭亡一样,模仿唐朝制度的日本律令制也走向崩溃。如果说在此之前日本学习中国,那么在此之后呢?在随后的五百年间,日本处于何种状态?享誉日本的中世史泰斗佐藤进一,聚焦国家权力结构及其具象化的组织机构,揭示国家体制的变化:令外官、官署世袭制、职与家业相继出现并制度化,以之为基石的王朝国家体制成立。12世
本书以时间和事件为主线,穿插对重要人物的刻画评析,讲述了1819年到2005年间的新加坡历史,对其起源、早期发展和此后独立、经济腾飞、新老领导层交替、遭遇金融危机等各个阶段都给予了生动的描画,展现了新加坡如何充分运用智慧的力量,成功地摆脱了任人摆布的危险处境,克服了各种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菲律宾与中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历史上交往频繁,中国古籍中有丰富记载。但是,在真正史学意义上,中国人对菲律宾史的研究还很薄弱。菲律宾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且在文化上有着“既不东也不西,但既东又西”的特点,在新时代推进菲律宾史研究,不仅能丰富对菲律宾历史的认识,还有助于中国学界借助国际菲律宾史研究的转型,在发展中国
从古至今,中国拥有一大批自然科学方面的杰出人才,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的科学家们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科学家们在数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书精选了30位中国著名科学家,从蔡伦到祖冲之,从李善兰到华罗庚,等等,用他们的故事告诉现在的我们,学贵精专
本书是关于蜀道(以金牛道为主)的图文纪实著作,是作者历经十余载探访拍摄的成果。本书主要收录金牛道沿线自然文化遗产的摄影图片,包括古石板道、古栈道、古关隘、古桥梁、古津渡、古柏、古驿铺、古城及沿线石窟寺、古碑刻、古建筑等,辅以相关文字介绍,表现了蜀道沿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文与历史地理。蜀道是古代巴蜀地区与中原大地经济文化
本书是探讨“亚洲文明”相关议题的文集,是该系列的第二辑。本书旨在于文明互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追溯“亚洲”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其在东西方建构和想象中的内涵,针对西方语境下的亚洲概念、西方中心的亚洲视角,在今天全球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反思应该如何阐释亚洲在世界中的定位,如何去除“中心—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