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的召唤: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是对国内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的“狂热”之后的冷静反思和总结,通过跨文化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对本土女性写作进行新的梳理和审视,有一定的历史深度与开阔的文化视阈。针对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过分西化实则简单化的倾向,《本土文化的召唤:百年中国女性文学》立足民族本土的文化立场,
本书讲述了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历程,尤其关注文学文化在回应社会与政治关切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不仅涵盖了诗歌、诗学、戏剧、小说,也包括了历史和哲学,作者遵循了这种理解,在书中讨论了文学文化的哲学基础以及文学直面历史创伤、陶冶情操、滋育感性的力量。桑禀华从古代的历史文献一直追踪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突
本书作者抓住了文学与社会这一核心关系,以评论家激浊扬清、褒贬优劣的客观态度,从思潮、作品、批评和对话四个方面,讨论清末至今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通过文本细读,深入而透彻地解读了社会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学表征方式及其社会意义。
《西洋借镜与东洋唱和黎庶昌“使外文学”创作研究》是在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相关学科知识及跨学科研究手段,对晚清外交官文学创作进行了“使外文学”的概念界定,并重点论述了晚清外交官黎庶昌以出使东西洋为历史背景的“使外文学”创作。《西洋借镜与东洋唱和黎庶昌“使外文学”创作研究》对黎庶昌“使外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1898-2013》(全二册),由1898-1949、1949-2013两卷组成,全书选取百余年间具代表性且有广泛影响的各文类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除作品原文外,还附有“作者简介”“解题”“作家作品集录要”“作者自述”“评论摘要”“研究文献索引”等精选资料。教材“选”“评”兼备,项目配置合理,编写体例
该书稿为2015年中国当代文学年鉴,由2015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年度文献、创作综述、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出版与阅读、文学活动纪要六部分组成,全方面总结了2015年度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肯定当代文学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也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具有权威性,为文学研究人员和机构、院校首选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研究
《创造社与日本》是一部比较文学博士论文。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与崇尚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社相辅相成,创造社高举着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大旗,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一抹奇异亮丽的色彩。本书稿立足于"历史不应该有空白"的历史观立场,以注重史料和同时代的文献为原则,用比较文学的手法,综合地考察了早期创造社与
2015年11月10日至12日,首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在海南琼海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精神”。《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精神》收入此次博鳌论坛与会者提交的全部论文以及近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与“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精神”主题相关的论文。编者根据内容及论题将论文划分为三辑: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
新月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重要而复杂的诗歌流派。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三种诗学形态相伴相生,使新月诗学观呈现出相互包容的诗学理念和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新月诗派与中国著名自由知识分子社团——新月社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新月诗派不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诗歌流派。叶红编写的《新月诗学生成论》从新月诗派的生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