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耐热基因的挖掘及其应用》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方法阐述水稻耐热基因研究的实验过程与结果。该书共7章,第1章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危害作用、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调控机理;第2章介绍了水稻应答高温胁迫相关miRNAs及其靶基因的鉴定、表达验证,诠释了水稻籼、粳两个亚种小RNA测序的分析结果;第3章从创建MiR3
《内蒙古草地植物种子 形态》一书系统研究了内蒙 古草原地区各类草地植物的 种子形态特征及其生态学意 义。作为我国北方草原生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 古草地植物的种子多样性不 仅反映了植物对严酷环境的 适应机制,也为草地生态恢 复、牧草资源开发及生物多 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以内蒙古典型
本书内容主要是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作为独立的一本书;是作者基于25年饲料行业质量管理和体系建设的体系和工作实践的总结;通过上篇《看见质量》让大家从产品和体系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对质量的理解,看见以前忽略的质量隐患;中篇《质量排序》是承接第一本书看见的质量,如何界定质量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就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排序,书中最
《吟诗诵粮:古诗中的粮食文化》甄选60首有代表性的古诗,按照重粮祈丰事粮保生惜粮悯农寄粮题咏四个主题,研究传统文化中重视粮食、期盼丰收、农事劳作、粮食流通、田赋制度、乡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本书采用诗文画相融合的形式进行编创,呈现出中华粮食文化的诗性表达和艺术版本;通过对古诗的梳理和解读,表达了对粮食作用之重要、粮食
《茶饼病微生物组与激素代谢组联合分析》系统阐述茶饼病的感病过程、生化变化、防治措施与生物信息学技术。以茶树染病叶片为材料,通过测定内转录间隔区(ITS)以明确真菌种群多样性,开展微生物组、植物激素代谢组及其联合分析,旨在探究茶树与茶饼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而明确防治策略。此外,该书从相关数据和图表的含义、组成等方面,对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现已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结合
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了古代农学名著《齐民要术》中的主要章节内容,涵盖农、林、牧、渔、副在内的大农业的各个方面,从农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到农副产品加工,诸如酿造酒、醋、酱、豆豉,制作麦芽糖,腌制咸菜,乃至文化用品(如笔墨)的制作,向孩子展示了1500多年前中国人耕种、生活的画卷。本书不仅忠实于原著,还与时俱进,能紧贴当
本书以纳米生物农药研发为核心,阐述了纳米技术、生物农药及纳米生物农药等基础理论。以纳米技术在生物农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为背景,介绍了纳米生物农药的制备、靶向释放系统及其安全性评估技术,总结了纳米生物农药在农业和非农业领域以及纳米技术在Bt生物农药中的应用案例,并描述了纳米生物农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纳米生物农
本书重点介绍河南省小麦、玉米、甘薯、大豆和水稻等五大作物生产现状,河南省土壤供肥特征和肥料发展中的创新,测土配方施肥的内容和步骤,五大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其测土配方施肥的原则和作物分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模式。码上学测土配方施肥新方法,实现作物的各养分平衡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低碳、节本高效。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在“一粒种子”上下功夫、做文章,不只是要把饭碗端得更牢,也是为了让国人吃得更好。码上学举例向读者叙述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甘薯育种与品种利用概况,及如何通过选择不一样的种子,生产出不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