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2022年度观测试验计划基于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实施所得的气象观测试验年度报告。包括了不同下垫面的高温观测、雪深观测仪、三维闪电定位仪和数字式光电日照计等4项业务在用设备比对和改进试验;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高光谱辐射观测、大孔径闪烁仪观测、轨道式植被监测等4项新装备新技术观测试验;地
本书围绕安徽省典型生态系统的气象监测、评估、服务等业务能力建设情况,系统介绍了安徽省气象局近年来生态气象的研究成果。书中详细介绍了基于气象要素和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数理统计、物理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方法,对安徽省农田、城市、湖泊、森林、湿地和大气等典型生态系统以及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开展
本书从节气的由来,相关的气象物候、农事活动、民间风俗、养生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做了系统的介绍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独特的历法分类,以及节气对生活、农事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对时空概念的综合理解,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哲学和人文思想,也体现着自然气候变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普遍规律。它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本书以相关的古代绘画和诗歌作品为素材,有机的串联起一个季节轮回周期,构建起一个全
本书充分挖掘季节降水预报的有效信息,是延长流域水文预报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的重要途径。相比于传统的水文-气象遥相关统计预报,全球气象模型描述了气候系统内部复杂的物理过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机制,同时具有丰富的时间尺度和较长的预见期。然而,季节降水预报效果往往存在很强的时空变异性,限制了预报产品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挖掘全
本书面向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大保护的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三峡水库蓄水产生的下垫面变化的气候效应,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开展长江三峡成库以来气候要素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和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变化特征分析,基于气象站网数据和精细网格化同化数据开展水库蓄水气候影响效应分析,引进数值模拟技术和水分再循环模型定量评估气候影响范围气候效应,揭示
本手册整理并吸纳了近五年青岛地区天气预报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共分为8章,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影响青岛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气候特征、预报技术方法和预报着眼点等。其中,第1章阐述了青岛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气候特征;第2章阐述了影响青岛的主要天气系统及特征;第3-8章分别给出了青岛地区强对流、降雪、海雾、暴雨、大风和影响青岛的热带
本图集以黑龙江省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对近60年黑龙江省和13个地市≥10℃积温初日、终日、活动积温及积温带进行了分析。全书共分14章,第1章为黑龙江省积温时空变化,第2-14章分别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大兴安岭、黑河、伊春、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和大庆积温时空变化。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ASOM监控系统运维技术指南、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站的运维及故障排查技术指南、探空L波段雷达维修、标定技术指南、自动气象站蒸发量最传感器现场校准指南、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指南、自动气象站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现场校准指南、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技术保障指南等。
本书介绍系统概况及其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研究。天气雷达分钟降水预报系统能够提供时间尺度上未来0-2h、每5min持续更新的降水、组合反射率、风速等预报信息,为社会提供了更及时有效的气象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