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远方文学举办的学生活动,尤其是旅行活动的资料合集,也可谓作者对于花开远方教育集团组织过的旅行活动的回忆录。远方文学创始于1999年,从那时开始,远方文学创始人寇宝辉就开始带领学生们去往北京参观游览,寇宝辉觉得,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学生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旅行时光,这样他们才能够放松身心、健康成长。本书系统介绍了
该书稿共两大部分,分别为“我的岁月我的回忆”和“我的青春我的战友”。“我的岁月我的回忆”由44篇故事组成,“我的青春我的战友”由23篇故事构成,再现了以周春山为代表的广大青年从天津到新疆从事生产建设的真实场景;有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又有对战士家属的实地采访等,真实可信,故事生动鲜活,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记述了来到新疆
本书收以1949年2月林县南下干部马兴元、蔡良承、谷文昌、杨保成等130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为主题,收集了后人对前辈革命事迹的回忆文章及大部分林县南下干部的简历,颂扬林州人分别在三省(市)传承太行精神、长江支队精神、谷文昌精神、龙江精神、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所创造的当地百姓敬仰的世纪工程!
本书记录了山东省淄博桓台宋氏三兄弟闯山西,并在山西介休扎根定居,在艰难困苦环境中,从贫困到生活自给,从成家立业、繁衍生息到宋氏后代人有所作为,成为介休的一大家族并影响一方的行路历程。
拉练
讲述的是一名机务新兵从入伍到考学的三年时间里发生的故事。新兵小牛是一名机务新兵,从西宁训练团分配到地处甘肃张掖的西飞院三团,经历了为期三年的机务兵生活。故事以时间为轴,以小牛成长为线,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塑造了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机务兵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八十年代机务人员的维护作风。本书可以作为各类学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四部。从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到1978年移民美国,作者用三个“十年”,从个人的视角感受和记录了台湾的大历史和一己的小悲欢。作者亲历的“文学江湖”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反攻大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人文学者的留学记录。虽然他们所学不同,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美术、语言,皆有各自学科的特点;但负笈远行时的共性也都存在于各自的文字间。本书编选反映“留学时代”的文章25篇,除对讹脱倒衍做基本的修订外,也保留了个别人名、地名上的民国表达习惯。
《公益时报》创刊十九年来,连续发布了十七张“中国慈善榜”,举办了七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承办了十届“中国社工年会”,主办了九届“中国企业奖”,举行了四届“中国公益年会”……这些活动成功举办的背后,不仅凝聚了许多公益同道的支持与爱心,也让有志于开创中国公益多元格局的思考者和先行者看到了其中的无限可能,认识到智识激荡与行
在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宿舍区里,有三栋历史悠久的灰砖楼,分别是13、14、15号楼,1950年代中期,一大批新中国近现代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汇集于此,他们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把毕生的才华和精力奉献给祖国,并且为祖国培养了几代人才。《中关村纪事》就是从子女和后辈的角度讲述老一辈科学家们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