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宋录》刊于元成宗大德八年,是现存成书最早且最为详细地记载元朝灭宋历程的历史文献。共三卷,纂辑了与平宋相关的史实、诏书、贺表、碑文等材料。《北巡私记》是元末江西临川人刘佶所撰写的一部日记体史书。作者刘佶身为当事人,详细记载了明军破大都后元顺帝的北奔,以及其后约十七个月在蒙古朝廷内外的诸多史事,如顺帝北逃的路线、朝廷官
本书为2018年北京市昌平区沟自头村定向安置房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的考古发掘报告。在配合该地块的考古工作中,共发掘清代墓葬93座,出土了陶、瓷、铜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09件(不计铜钱)。这是昌平地区一处较为重要的清代家族墓葬群,为探讨该地区清代家族墓葬的分布格局、形制特点、丧葬习俗,以及昌平地区清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了新的
《胶东通史(全十册)》分两大部分展开,即通论部分和专论部分。其中通论部分6卷,按年代为序,以编年体为主,全面叙述上古时期至建国期间的胶东历史文化全貌,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卷和近代卷。专论部分共4卷,采用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就胶东历史文化中有特色的内容进行专门考论。 胶东文化作为齐鲁文
《陈寅恪手稿集》收录了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硕果仅存的全部手稿,此次影印出版,是对陈寅恪著述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学术回顾,全面展现其治学视野、思考与路径。其中的古书批点手稿是陈寅恪生前读书治学的一手资料,直观体现了他如何研读古代文献、如何寻找研究的思路和视角,对后人学术研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唐史是陈寅恪用功最勤、成就最为
蔡元培日记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的一个分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项海帆的传记。本书分为上、下两篇,结合院士本人回忆录、院士本人诗词创作、同济大学档案馆、图书馆馆藏以及公开出版史料,围绕项海帆院士的成长背景、人生经历、爱国情怀、性格志趣、科技创新、教书育人等方面展开叙述,记录了他为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耕
本书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为基础,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为调查范围,全面总结区域内与长江文化有关文物资源的分布、保存、利用情况。本书通过对贵州省长江流域分布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洞穴文化、别具一格的山地建筑文化、辉煌百年的红色文化等贵州省长江文化中的特色文物资源的梳理和研究,系统提炼长江文化的核心价值,明确贵州省在
本书全面记录贵州现存的25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的分布状况,详细记录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的地理位置、地质状况、历史沿革、造像概况等。同时,对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外观特征、内部细节、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导致损害的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其保护管理和安全防范状况,汇总与分析调查数据,揭示保护工作的发展态势,探讨调查成果与文物保护事业、经济社
本书是中国最早以方志学命名的方志理论专著。本书设14章。前7章为总论,叙述方志性质、旧志利弊、新志编例;后7章为专论,以作者参纂的《绥远通志》为例,论述方志资料搜集、辨别、整理及编纂等问题。作者总结前人尤其是民国时期修志经验,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述方志的性质、种类、源流、功能及修志方法等问题;肯定章学诚的方志属史论,认为方
配合近年来全省河湖长制及治理成效的宣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实施,开展好相关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方面的宣传。河湖长制文化建设。结合全面实行河湖长制5周年节点,与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等媒体合作,宣传推广山东省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发掘黄河、大运河水文化和沿线各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