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14个专题,系统讲述了哲学史方法论命题。对中国哲学的反语言学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区别了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说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苏格拉底以追问的方式进行学理式的辩论,而孔子是以圣人的姿态用情感的方式进行辩论,这两种方式决定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作者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
本书收录了刘放桐近二十年来所发表的关于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关系的二十七篇论文,紧紧围绕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相关性这一主题展开。作者心系我国哲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及其基础这一尚具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将现实的各个方面纳入其视域,对存在、上帝、自然、宇宙、社会、文明、自我、权利、国家、战争、民族主义、美感、艺术等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本书从J.洛克唯物主义的感觉论出发,以人的肉体感受性为基石,建立了以自爱,即个人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伦理学。本书认为保存自己的生命、追求个人财富、谋取个人福利的这种趋乐避苦的“自爱”感情,是人所共有的,它推动着社会生活前进。爱尔维修强调一切人和一切民族的智力天然平等,没有天赋的道德观念。他认为教育万能,教育可以改变世界
本书收集了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宗教、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
这是一部哲学学术作品,是一部时间跨度较大、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的论文集,收集了他在先后长达30余年时间里写就的一些论文。这部作品的论述重点横跨宗教、道德与政治三大领域,内在贯穿着欧克肖特思想的发展脉络,欧克肖特对宗教问题提出了自己相当独到的见解,认为宗教和世俗的区分在本质上是两套不同的价值体系,而不是在时间前后或精神物质方
本书是叔本华24年来对自己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人生观的继续思考和补充。
本书是哈贝马斯学术论文集,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的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他指出,分裂西方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差异,他以此为契机研究国际
这是一本有趣又深刻的哲学漫画。献给偶尔也想特立独行的现代人。全书以1600年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为开端,用188页的全彩漫画,带我们游历了1640年的莱顿,1646年的巴黎,1650年的剑桥,1670年的海牙,1686年的汉诺威和1689年的伦敦……在书中,伽利略、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牛顿……等等哲
这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入门读物。听上去高深莫测的哲学,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不断地追问和求索展开的。 在这本小书里,你会看到两千多年来的哲学家们的思想结晶,领略人类文明的智识之光。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从公元前7世纪讲起,历数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时期至今的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