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雍史学丛稿》为东南大学历史学科复兴进程中的学术结晶之作,荟萃三代学人研究成果,共收录专题论文19篇。全书既承继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史学之厚重文脉,亦彰显当代东大历史学系重建二十载以来的探索与突破。作者群体涵盖学科复建先驱、中坚骨干及新生代菁英,以代际学术接力之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研究领域广涉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近现代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精彩的图画介绍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精彩人生、伟大成就及其对科学发展和当今生活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法拉第的坎坷人生和自学成才道路;法拉第的发明发现如何影响现代生活(涉及电磁感应,半导体,光通信等诸多领域);与法拉第有缘的科学家们以及各科学之间的关联;法拉第6次科普演讲的精彩内容(这些科普演讲曾被整理
本书以19141927年由清华考选而派遣留美的53名庚款女生为研究对象,将她们视为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群体,以女性的视角,从生命历程的维度,系统梳理了她们的成长轨迹、教育故事、职业成就以及婚育生活
黑水城出土的孤本文献西夏文《性海圆明镜知足》(Инв.№2541)是辽代通理大师所著的一部佛学著作,传入西夏后被译成西夏文,汉文本佚失。由于此部著作为西夏文孤本,无其他文本对勘,且最后7页为草书书写,解读难度较大,此前未有相关研究。
本书基于各种历史文献、档案等资料对盎格鲁-撒克逊王权与基督教会关系诸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与研究。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格兰逐步由分散走向统一,并经历了信仰上的重大转变从异教转向基督教
传统村落是民族记忆与文化身份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情感与乡土记忆,亦是蕴藏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景观。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
斯洛文尼亚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端,林木茂盛,风景优美,被誉为欧洲的绿色瑰宝。
本书由作者英文专著EmpoweredbyAncestors翻译、修订而来,主要关注宋代太庙相关论述以及这些论述背后的思想和政治资源,试图为中国中古史提供一个缺失了的环节(missinglink)。
生于1909年的作者恩斯特·恩格尔贝格,无疑成长于一个坚定的反俾斯麦圈子。他见证过俾斯麦政策的余威,在父辈引荐下结交了众多社会民主党人,后来甚至亲历纳粹迫害,自然决不会否认军国主义与第三帝国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