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月,*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做出重要指示。2017年2月,市委书记蔡奇就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做调查研究,强调要以高度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文化是通州主要的文化基因,运河文化精神是通州作家精神构建的母体。将当代通州作家作品的人味、运河文化的水味、城市副中心建设通州味
该著为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研究”(项目批准号:10BZW011)的*终结项成果。著者以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为事实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或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建设目标为学术创造的理想参照,以问题意识作为回顾和反思的思维切入点,运用现代哲学、社会学、
本书阐释新世纪以来的部分文学现象,重绘文学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位置。全书分为概念、方法和实践三大部分。概念部分主要探讨新世纪文学从作者/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的变化。方法部分介绍美国学界新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实践部分从明星作家、粉丝经济等多个角度考察文学社群。
中国现代文体理论论集
法治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推进:以改革开放40年小说等文学作品为视角
《钱谷融文选》一书,分为五个部分:“论‘文学是人学’”、“曹禺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关于文艺特征的断想”和“且说说我自己”,收录了作者关于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的研究,包括其“文学是人学”观点的阐述,以及对鲁迅小说、《雷雨》等的经典研究,富于思想艺术性和史料价值。本书附有附录,为钱谷融
徐中玉先生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著作等身。本书收入了徐中玉先生代表性的文章,如《民族文学论文初集》、《中国近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孔孟学说中的普遍性因素与中国文学的发展》等。本书反映了徐中玉先生的学术成就,体现出他领袖群伦的人文风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文学纵横》收录了夏志清十四篇关于中国文学的评论与论文,均为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发表,也是他本人希望能够传世的作品。夏志清纵论中国传统戏剧、古典乃至近现代小说,观点独树一帜,不乏惊人之语;他和同行的论争更是不留情面,锋芒尽显。全书分四辑:第一辑从批评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学的实质与意义,同时检视西方学者欣赏、评价中国
本书为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优秀毕业论文集,收录论文涉及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秘书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各个专业。所收论文选题丰富,论述周全,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表现出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对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具
本书稿以诗学与学风之间的关联为立足点,围绕“情”、师古与师心、典范的确立、审美与政教的纠葛等贯穿明代诗学始终的命题,考察明末诗学的孕育环境、基本面貌、演变机理与独特价值,并进而重新审视明代诗学的发展轨迹,厘清由晚明至清初的传承与演变线索。本书稿认为明代学风并非通常认为的偏激霸道、党同伐异,特别是在诗学领域,至少从万历后